第476节(2/2)
因为采用定向红外波段激光通信技术,所以安全性不存在任何问题。
见到搭档还在忙碌,胡锐翔拿起矿泉水瓶。守了几个小时,为的就是拍下几十秒的录象资料。
科技迅速进步,让胡锐翔这种“上了年纪”的间谍有点难以适应。
15年前,胡锐翔加入军情局的时候,科技仅限于一些“小玩意”,比如装在纽扣上的摄像机、贴片式跟踪器、微型录音机、遥控飞机等等。只需要简单训练或者看看说明书就能搞懂这些“小玩意”的使用方法。
3年前成为高级间谍,获得“009”代号时,胡锐翔面对的则是一大堆“高科技”。
为期半年的培训中,胡锐翔不得不承认“岁月不饶人”。
虽然只有37岁,但是比起周翔这类“00前”的间谍,属于“80后”的胡锐翔更注重传统,而不是日新月异的高科技。
接过搭档递来的水瓶,周翔喝了两口,继续全神贯注进行数据对比分析。
实际上,周翔只比胡锐翔小7岁,属于同一代人。与胡锐翔不同的是,周翔拿到计算机软件工程与电子工程双博士学位之后才加入情报机构,成为军情局有史以来第一批“高学历”间谍。
刘晓宾担任军情局副局长之前,周翔这类间谍只能干辅助工作。
作为军情局历史上第一个以局长搭档身份担任专门负责技术类工作的副局长,刘晓宾推动“情报技术革命”时,重视的不仅仅是高技术对情报工作产生的推动效应,还非常重视技术的实际操作与应用。
周翔非常幸运,成为了军情局第一批得到提拔、与高级间谍搭档的“技术员”。
李存勋正式上任后,提拔了数名与局长直接联络的高级间谍。半年“强化”培训,胡锐翔这类老资格间谍“技术不足”的问题暴露无遗。按照刘晓宾的建议,李存勋给每位高级间谍配备一名精通技术的搭档,充分发挥高级间谍的经验与技术人员的能力。
实践证明,新的搭配方式非常理想。
“ok,结果出来了。”周翔将屏幕转向了胡锐翔,说道,“先离开的轿车属于朝鲜武装力量司令部少校参谋、武装力量副统帅高级助理李孝文,后离开的轿车属于平壤‘新概念’汽车租赁公司、五天前租给了一个叫谷良平的商人。军情局的记录显示,此人是大连某进出口公司的老板,三年前第一次来朝鲜,在新义州经济特区开了分公司,主要经营出口贸易。三年间,总共四次入朝,非常有规律,间隔时间四到五个月,每次在朝鲜停留五到七日。问题不是很大,应该是普通商人。”
“普通商人会与掌握军事情报的参谋见面?”
周翔微微皱了下眉头。
“扩大交叉对比范围,查出谷良平第一次公开活动的时间,还有他在大连开设的进出口公司的具体情况。”胡锐翔沉思一阵,说道,“把他四次入朝的准确时间调出来。”
周翔点了点头,先调出了最简单的信息。
看到计算机屏幕上的信息,胡锐翔思考了一阵,说道:“第一次入朝时没有问题。如果我没有记错,他第二次入朝的第三天,朝鲜武装力量司令部的一名上校参谋在平壤郊区死于交通事故;他第三次入朝的第四天,刚刚从平壤卫戍部队调入武装力量司令部的一名少校军官家里失火,被活活烧死了。他第四次入朝,与李孝文在平壤郊区见面。你觉得,这些都是偶然事件吗?”
周翔暗暗一惊,对胡锐翔的记忆力不得不深表佩服。
“这个叫谷良平的人,不是日本间谍、就是韩国间谍。”胡锐翔看了眼搭档,说道,“如果他的第一次公开活动时间在第一次入朝前一年,我的猜测就不会有错。”
“查到了。”周翔长吸了口气,“确实如你所说,他的第一份记录是2022年1月。”
“公司呢?”
“正在查。”周翔在计算机上输入了几行指令,“注册手续完整,地址是延安路27号,等等……公司的注册时间是2017年7月,比他第一次公开活动早了三年半……”
“情报机构的皮包公司。”胡锐翔淡淡一笑,说道,“把消息发回去,要求协助调查。”
“已经传回去了。”
“发出黄sè • qíng报安全警报。”胡锐翔沉思一吓,说道,“三年内四次入朝,搞掉两个高级参谋,又瞄准第三个高级参谋,这家伙的目的不小。”
“也许想获得朝鲜的军事情报。”
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