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节(1/2)
像海报、高喊着“大韩民族万岁”口号的韩国人。
实际情况,肯定会让所有韩国人失望。
8点45分,村上贞正在首相府向前来采访的日本记者宣布,“赤城”号航母与“利根”号驱逐舰遭潜艇偷袭,均遭受重创,正在返回敦贺海军基地的途中。
随后,日本电视台播放了2艘战舰进行损伤管理与灭火时拍下的录象。
不管韩国人相信还是不相信,“赤城”号航母与“利根”号驱逐舰确实没有沉没,只遭到了重创。共和国与美国的侦察卫星先后拍下了2艘艘战舰在其他战舰的掩护下、带伤返航的照片。
似乎为了保住面子,朴太玄立即宣布,韩国将发动大规模作战行动,歼灭日本舰队。
韩国总统摆了一次“乌龙”,但是对这场短暂的冲突来说,2艘遭到重创的战舰已经丧失作战能力,与被击沉没有多大区别。
事后证明,“赤城”号与“利根”号都差点被击沉,韩国潜艇缺的只是一点点运气。
“赤城”号的中雷点在第231号龙骨附近,也就是靠近舰尾的地方。因为设计上存在缺陷,所以1条鱼雷就差点炸断“赤城”号的4根推进轴。虽然“赤城”号配备了辅助电力推进系统,即便所有主推进轴都被炸断,仍然能够以2节的速度返航,但是当时还有第二条鱼雷正在射向“赤城”号,最终差点命中“赤城”号,如果4根主推进轴全部被炸断,“赤城”号将在劫难逃。
返航途中,“赤城”号就使用了辅助电力推进系统。
“赤城”号的问题不仅仅是推进系统,因为数十年没有设计过航母,dòng • luàn时期大批日本造船工程师与技术人员流亡海外,所以在设计“赤城”号的时候,日本不得不“白手起家”,除了电磁弹射器等从美国引进的技术之外,几乎所有工作都得从头做起。
与一般的战舰相比,排水量4万多吨的中型航母复杂得多。
设计舰体水密结构的时候,日本工程师为了将排水量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不得不采用了很多“巧办法”。事实证明,在战舰生存能力上,没有“巧办法”可寻,一分钱一分货,“偷工减料”最终会产生难以想像的后果。
不说别的,美国数十年来,多次提出发展小型航母,最终都放弃了,至今仍然在建造排水量10万吨以上的超级航母;在大幅度缩减航母舰载机规模的时候,美国仍然没有降低航母的排水量,就是为了最大限度的确保航母的生存能力。
因为水密结构上的缺陷,中雷后数小时,“赤城”号的进水量超过了4000吨。
为了减轻重量,除了让航母上的舰载机全部飞回陆上机场之外,“赤城”号的舰长还先后将航母上的dàn • yào抛入海中或者转移到赶来接应的补给舰上,命令排空航空煤油舱,尽一切可能提高航母的储备浮力。
随着尾部进水量增加,为了保持纵向平衡,舰长不得不下令向前端压载舱注水。
为了减轻排水量,除了动用“赤城”号自备的抽水机之外,还从伴随护航的战舰上送来了几台抽水机,利用其他战舰提供的电力抽出舰体内的海水。
“赤城”号回到敦贺海军基地时,飞行甲板距离水面不到5米!
完全可以说,“赤城”号拣回了一条小命。
对一艘排水量4万多吨的中型航母来说,“赤城”号的生存性能确实非常糟糕。7年前的第四次印巴战争中,印度海军2艘中型航母的“表现”都远远超过了“赤城”号,没有被1条鱼雷击沉。
毫无疑问,“赤城”号的实际生存能力远没有达到日本防卫省的设计指标。
返回敦贺海军基地之后,“赤城”号的大修工作进行了23个月,远远超过了外界预期的8个月。整个大修的耗费,达到了“赤城”号建造经费的65,比重新建造一艘航母少不了多少。借此机会,日本海军对“赤城”号进行了全面改进,主要就是提高航母的生存能力。完成改进后的“赤城”号标准排水量突破了5万吨,最高航速降低3节。
“赤城”号的糟糕表现,不但让日本海军中止了2艘中型航母的建造工作,还在年底提出建造大型航母的方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