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节(1/2)
意见与建议,承认了王元庆的“二号领袖”地位。让“军情局代副局长”亲自来接,也算是对王元庆的尊重与重视。
来到总参谋部,王元庆就感到气氛很紧张,似乎快要打仗了。
会议室内,赵润东、彭茂邦、庞兴龙、顾卫民、黄国巍、项铤辉、李存勋等人正在低声交谈,裴承毅与几名高级参谋正在为会议做准备。
依次就座的时候,王元庆的位置由末位换到了彭茂邦的左手边。
“小李,还是由你介绍情况。”赵润东端起茶杯,“尽量详细一点,让大家对目前的局势了解得更加深入一些。”
李存勋起身的时候,朝刘晓宾点了点头。
军情局代副局长换下了文秘参谋,亲自为李存勋提供“技术支持”。
硕大的投影屏幕上出现了一幅有点模糊的照片,一看就知道是在光线比较昏暗的地方拍摄的,照片中央是一艘灰色的潜艇。
“这是我们的情报人员在去年年底拍下来的,拍摄地点是日本神户造船厂。”李存勋拿起了一支激光指示棒,指明了潜艇旁边的一个工人。“根据工人的身高,按照比例计算,该潜艇尾部平行段耐压壳体直径超过八米,采用泵喷射推进装置、十字型尾舵、水平尾舵两端有扰流端板,艇体表面无明显突出与开孔,流线型非常理想。”
李存勋停顿的时候,刘晓宾换了一幅照片。
“这是从前端拍摄的。”李存勋先指了一下右侧的2个椭圆形开孔,“鱼雷发射管布置在潜艇的肋部,左右对称、总共四具。由此可以断定,该潜艇采用了大直径球形主被动声纳基阵。指挥台围壳上没有见到水平舵,表明潜艇采用了可收放式艏水平舵。指挥台围壳前方的耐压壳体明显凸出,该潜艇很有可能配备了八到十二具巡航导弹垂直发射管。”
“会不会是弹道导弹发射管?”庞兴龙问了一句。
“这种可能性已经排除了。”李存勋回答得很直接,“指挥台围壳距离艇艏大概只有四分之一艇长,不可能像‘台风’级那样,将弹道导弹垂直发射管部署在围壳前方。另外,从凸出部位的大小来看,不足以容纳体积大得多的弹道导弹。”
“或许只有一枚弹道导弹。”黄国巍嘀咕了一句。
李存勋淡淡一笑,说道:“潜艇上的导弹垂直发射管数量必须是双数,不然潜艇发射导弹之后很难保持平衡。该位置的耐压壳体直径没有超过九米,距离艇艏太近,我们询问了潜艇工程师,认为在该位置布设弹道导弹垂直发射管的可能性为零。”
在第三个人开口之前,刘晓宾换上了第三幅照片。
“这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拍下的照片,也是最有说服力的照片。”李存勋指出了潜艇中部的凸起部位,“从指挥台围壳后端开始的中段平行耐压壳体长度占到艇长的一半左右,虽然关键部位被帆布遮住了,但是从蓬架的高度可以断定,中段耐压壳体的直径很有可能在十米以上,还有非常明显的隆起部位。”
“这说明什么?”庞兴龙很干脆的问了出来。
“这是一艘战略核潜艇。”李存勋回答得非常利落。“配备十二到二十具潜射弹道导弹发射管,导弹长度在十米到十一米之间,直径大约两米左右,质量五十吨左右,射程不会低于五千千米。”
会议室内的气氛顿时紧张了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