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节(1/4)
外,还要解决载机、探测、甄别、追踪、瞄准等等难以在一时半会之间解决的技术难题。按照原先计划,空基激光拦截系统的正式服役时间在2035年之后,即便在重新制定计划之后将服役时间提前到了2027年,也无法达到此时提出的新要求。
虽然空基激光拦截系统是国家战略防御系统中研制难度最大的一个,但是其意义与实战能力最为强大,是国家战略防御系统的中坚力量。
美国在“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方向上徘徊了好几年,最终还是把重点放在了abl上。
只有能够前沿部署,在境外、甚至敌国上空拦截包括战略弹道导弹、巡航导弹的空基激光拦截系统才能从根本上确保本土不遭受战略武器的打击。
对共和国来说,这个问题更加突出,因为共和国的地缘远不如美国。
美国东有大西洋、西有太平洋,南北两端的邻国都没有威胁,除了有能力到美国近海发射导弹的战略核潜艇之外,任何国家的战略武器都要飞行数千、甚至上万千米才能打击美国本土目标。
共和国没有这个优势,身边就有好几个“恶邻”。
不管是对付日本、还是提防朝鲜、警惕印度、防范俄罗斯,共和国都得把国家战略防御系统的重点放在“初始阶段”,也就是在敌国发射导弹之后立即进行拦截,而不是等到导弹进入外太空、到达共和国本土上空之后再进行拦截。以此为目标,空基激光拦截系统成为首选,其次是海基导弹拦截系统,最后才是陆基导弹拦截系统。
介绍完已经取得的成果,以及发展目标,顾卫民提出了新的建设方案。
除了加大空基激光拦截系统的研制投入、提前采购8到16架载机、力争在2024年初完成样机实验、在2024年底制造出8到16套系统、在共和国东北与东面两个战略防御方向上完成基础建设之外,必须提高对海基导弹拦截系统的投入,力争在2024年之前让8艘巡洋舰与驱逐舰具备导弹拦截能力,在日本海与东海北部海域各部署4艘战舰,填补空基激光拦截系统的漏洞。
因为主要针对来自日本的威胁,所以陆基导弹拦截系统的发展速度可以适当放缓。
“关键是我们有没有能力在2024年之前完成初步建设工作。”赵润东敲了敲桌子,把目光投向了潘云生。
“我们搜集了相关资料。”潘云生介绍情况的时候,刘晓宾将准备好的资料分发给了参会人员。“空基激光拦截系统的能源供应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去年年初进行的地面试验成功摧毁了报废遥感卫星上的光学设备。该实验也证明了目标搜索与跟踪技术的可靠性,今年底将进行一次难度更大的实验,以确定搜索与跟踪系统的性能。亟待解决的是目标甄别与瞄准系统上存在的问题。前者需要高分辨率红外与紫外成相系统,还需要相关的计算机数学模型与分析软件;后者需要解决激光在大气层内传输时受到的干扰,以及持续跟踪目标所需的相关技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