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节(1/3)
莱斯利问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越南总理阮良玉。”
“阮良玉?”莱斯利微微皱了下眉头,说道,“也许,阮良玉就是武三明为什么没有被炸死的关键原因。”
弗雷德里克立即朝国务卿看了过去,其他几人也朝莱斯利投去了询问目光。
“我们都知道,武三明一直在排挤阮良玉,几年前就将阮良玉排出了决策层。”莱斯利稍微思索了一下,说道,“与武三明不同,阮良玉是文职官员,对待中国的态度一直比较温和,主张与中国改善关系,趁中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吸引中国资本,推动越南经济发展。从根本上讲,阮良玉与武三明的政治观点完全相左。”
弗雷德里克点了点头,说道:“因此,中国想扶持阮良玉?”
莱斯利点了点头,说道:“我们不妨换个角度,站在中国的立场上考虑赵润东可能采取的政策。让欣达翁回国执政,只是中国处理印支半岛问题的第一步。为了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赵润东肯定会设法消除越南的威胁。最好的办法就是推翻越南现政权,扶持一个比较得民心的越南领导人组建亲华政权。毋庸置疑,擅长经济工作、对外态度温和的阮良玉是最佳人选。”
“赵润东有这个魄力吗?他不是纪佑国。”
听到伯克利的话,莱斯利淡淡一笑,说道:“赵润东确实不是纪佑国,但是我们不要忘记赵润东的身份。在成为中国元首之前,他是国防部长,而在此之前,他是中国陆军上将,与中国总参谋长彭茂邦来自同一支部队。他与纪佑国相交几十年,就算不是纪佑国,也会受到纪佑国的影响。这几年,赵润东的对外政策确实偏软,将重点放到了国内。表面上看,赵润东确实不如纪佑国强硬。换个角度,我们就能发现,纪佑国在对外问题上表现强硬的目的是为了巩固政权,树立威信,推动改革。作为国家元首,赵润东熟悉纪佑国的基本方针,在对外问题上,他不会比纪佑国软弱多少。”
伯克利没有与莱斯利争论。
“也就是说,赵润东会借此机会出兵越南?”
“毫无疑问。”莱斯利长出了口气,说道,“按照已经掌握的情况,发生火拼的部队是分别忠于武三明与黎明杰的部队。两人都是军人出身,在军队都有根基。这场混战打下来,就算武三明能够除掉黎明杰,也会大伤元气。到现在,我们还不知道阮良玉的下落。不得不考虑一种可能,那就是阮良玉已经被中国控制了。”
“怎么可能?”斯托克顿露出了惊讶神色。
“不然,怎么解释阮良玉至今没有出现?”
“也许……”斯托克顿迟疑了一下,说道,“也许被武三明除掉了,或者被黎明杰暗中控制了。”
莱斯利冷冷一笑,说道:“首先,武三明与黎明杰火拼,表明武三明怀疑的对象是黎明杰。在此情况下,武三明不但不应该除掉阮良玉,还应该利用阮良玉对付黎明杰。其次,忠于黎明杰的部队比忠于武三明的部队少得多,却没在战斗中落败,表明黎明杰早就做好了准备;如果黎明杰控制了阮良玉,更不应该除掉阮良玉,而应该用阮良玉对付武三明。不管怎么样,只要阮良玉还在越南,就应该马上出面,以政府总理的身份宣布某一方是背叛国家的叛徒,而不是保持沉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