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节(2/3)
如果有充足的时间,项铤辉不会有这么大的压力。
彭茂邦只给了他12个小时,必须在12个小时内完成调动部署、确定打击目标、分配打击任务。
12个小时,仅仅睡一觉的时间而已!
虽然作战计划的主体部分是现成的,但是要在如此段的时间内完成战争准备,不但在考验项铤辉的指挥能力,也在考验共和国军事改革取得的成果。
22日白天,项铤辉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好同时处理几件事情。
万幸的是,项铤辉有一个非常能干的助手:裴承毅。
拿到硕士学位之后,裴承毅获得了少校军衔,出任作战处作战规划科长,成为项铤辉最主要的助手之一。
项铤辉协调各兵种的时候,裴承毅负责给各参战部队分配打击任务。
这是一项非常繁琐,又非常重要的任务。因为军事改革还没彻底完成,所以能在12小时内到达的参战力量非常有限。要让有限的作战力量发挥最大的打击效能,分配打击任务显得至关重要。
裴承毅没让项铤辉失望,17点30分,他拿出了详细的打击清单。
非常详细,详细到让项铤辉都有点惊讶。裴承毅不但明确了陆海空的作战任务,还为每一支参战力量安排了明确的打击目标,甚至为参加第一轮轰炸任务的每架作战飞机都安排了打击目标。
18点不到,打击任务分发到各作战部队。
此时,项铤辉才抽时间吃了22日的第一顿饭。
收到第一份战报前,项铤辉还有点紧张。虽然安排h-6k用巡航导弹执行首轮突击任务是空军提出来的,但是最终确认的是裴承毅。
项铤辉对h-6k的性能有点担忧,对巡航导弹的打击能力更加担心。
首先打击的是美国提供给越南的3部最大探测距离达到1500千米的远程防空警戒雷达,越南空军部署在北部地区的6部固定防空雷达、8个固定远程防空导弹发射阵地、2座位于地面的战术防空指挥中心、以及3个同样位于地面的通信中转站。
这是22个“特等”目标,必须在战争爆发后立即摧毁。
用共和国的军事术语来说,首轮突击属于“踢门行动”,能不能“踢开”敌人的“大门”,关系到后面的空中打击能否顺利进行。只要首轮突击顺利,越南北部地区的防空警戒系统、远程防空系统与通信系统将瘫痪2到4个小时。在此期间,接下来的数轮空中打击将彻底摧毁越南北部地区的防御能力。
结果让项铤辉非常满意,首轮突击收获圆满,22个目标全被摧毁。
19点55分,担任目标甄别与毁伤判断的“兀鹫”无人侦察机发回了22个目标遭到轰炸后的合成孔径雷达成相照片。经总参谋部与军情局的技术分析员辨读后,确认22个目标全部丧失“机能”。
此后,项铤辉再也不担心什么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