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节(1/2)
到1的代表投了反对票。2月21日,同样做了修改,明确了惩罚条款的《政府结构调整法》在表决中获得通过,80的代表投了赞成票,仅有2名代表投了反对票。2月24日,《行政开支审核法》在几乎没做修改的情况下表决通过,90的代表投了赞成票,无人投反对票。2月27日,《代表选举法》将普通代表的比例增加到63、军人代表增加到15、行政人员代表降低到15、国有企事业职工代表降低到7后表决通过,100的代表投了赞成票。
到此,“4法案”全部获得通过,且内容更明确,结果更“理想”。
到这个时候,外界基本上猜出了纪佑国让庞兴龙延迟提交2017年度财政预算报告的原因。因为按照刚刚通过的4部法案,国务院2017年的财政预算肯定要做大的调整。
2月28日,国务院总理庞兴龙正式向全体代表大会提交2017年度中央财政预算。
结果与外界猜测的完全一样,在这份厚达上百页的预算报告中,与2016年实际支出相比,总共147800亿元的中央财政预算中,除了增幅达到了23的军费之外,全民医疗保障、全民社会福利保障、教育科研开支全部大幅度增长,社会公共基础设施维护与建设费用缩减23、基础设施建设缩减7、中央政府行政费用缩减58、公共事业单位补助缩减16、国有企业补贴缩减72、日常行政额外开支缩减88!
普通民众看到的是纪佑国坚决打击腐败、巩固廉政风暴的决心。
学者看到的却是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开端。
按照庞兴龙提交的预算,用于维持政府运行的费用仅占总预算的18,绝大部分财政开支用在了全民福利保障、国民教育与基础建设上。虽然与西方国家相比,18的政府运营费用仍然非常高(美国是7、英国是6、法国是8、德国是6、俄罗斯也只有12),但是与往年占到预算总额35的行政开支相比,算得上是了不起的“进步”了。
缩减行政开支,正是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必然过程。
经过3日审议,全体代表大会最终批准了总共148900亿元的财政预算,新增的1200亿元预算中,800亿投入了国防建设,400亿投入了社会公共设施维护。最后,行政开支在总预算总的比例只有17。
到此,第二阶段议程结束,最后阶段议程即将到来。
第二十五章权力交接
纪佑国在全体代表大会上提出四项法案,元首是否留任已经没有悬念了。
即便是普通民众都能想到,如果纪佑国谋求连任,就会首先让庞兴龙提交2017年度中央财政预算,然后选举新一届国家领导人,坐稳位置后,再提出对共和国具有历史意义的四项法案。这样,不但能够保证四项法案在全体代表大会上顺利通过,还不会对纪佑国谋求连任造成负面影响。
在第三阶段议程开始前,庞兴龙提交了数部行政法规。
这些法规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土地流转与政府征收条例》。当时,很多人都认为应该由纪佑国来推行这部行政法规,而不是由庞兴龙来做。因为这部法规将明确规定政府征收土地时的权利与责任,以及土地在自由流转中必须遵守的规定。相对而言,这更像一部法律,而不是一部行政法规。
《土地流转与政府征收条例》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正在肆虐的金融危机。
2016年10月份,庞兴龙就以“国务院令”的方式下达了“土地征收与流转试行办法”,要求各地方政府更加合理的利用土地,而不是通过拍卖的形式向开发商转让土地,从而抑制土地价格上涨、打压房价。
这套办法并没有得到具体有效的实施,几乎所有地方政府都不支持。
随后,金融危机爆发,共和国的房地产市场价格由历史顶点一路下滑,国内数十家大型房地产开发商相继宣告破产倒闭。在纪佑国的亲自干预下,上海、广州、南京、杭州、重庆、成都与西安等几座省会城市首先实施新的土地拍卖方法,即开发商在竞标的同时,必须给出房屋的套内面积销售价格,只能在完成所有建设工作之后才能上市交易,不得以“期房”的方式销售楼盘。
这一政策,让楼价直接“跳水”。
也正是如此,才有了蔺彦博等人进军房地产市场的事情。
共和国在这个时候拼出全力打压楼市,目的只有一个:解放居民消费能力、拉动国内消费市场。
毋庸置疑,这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决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