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节(1/2)
阵地上的导弹发射车完成了起竖工作,另外六处导弹阵地上的导弹发射车也有一半以上完成了起竖工作。
第四张照片上,有三处导弹阵地上的发射车变换了位置,表明已经发she导弹。
第五张照片出现在大屏幕上的时候,项铤辉长出了口气,擦掉了额头上上的汗水。
第二轮导弹突击收效甚大,十三处导弹阵地全被摧毁,至少有七处导弹阵地上的导弹发射车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对付导弹发射阵地,战术弹道导弹使用的是子母弹头。
“上校,导弹预警警报。三十一枚‘普里维特-3’升空,目标分别是……”
“发出警报,密切监视所有导弹。”
对于即将到来的打击,项铤辉也无能为力。巴基斯坦连防空系统都不完善,更没有先进的导弹防御系统。现在只能指望“普里维特-3”型导弹高达一百五十米的圆周误差,以及运气。
对付战术目标,如果导弹的圆周误差超过一百米,就完全失去了实战意义。
通信参谋万分焦急的联系遭到报复性打击的四处前沿空军基地的时候,项铤辉走下了指挥岗位。
结果不会差到哪里去,至少能向谢里夫交差。
想到穆沙塔不情愿的样子,还有谢里夫的政客嘴脸,项铤辉觉得留在“雄师”大队的日子更舒坦,至少他不用劳心费神的应付政客。
十五分钟后,四处空军基地发来损伤报告,项铤辉终于松了口气。
印度导弹的表现仍然不尽人意,或者说,印度使用战术弹道导弹的战术有很大的问题。如果集中力量突击一座,或者两座空军基地,效果肯定好得多。
只是,战争没有后悔药吃。
导弹部队被打残之后,除非印度使用作为战略威胁武器的“烈火”导弹,不然印度空军只能依靠航空兵。
第二十一章一剑封喉
乔戈里峰东面,边境线以北五十千米的中国领空。
一架背上顶一只大圆盘,垂直尾翼上涂着鲜亮的中国空军标志的“空警2000”型预警机正在八千五百米的高空翱翔。随着电子扫描天线以每五秒一周的速度运转,每隔五秒钟,十二台战术显示器的下半截屏幕上就会出现密密麻麻的光点,其中一个光点非常的明亮,也非常的醒目。
那是一个“同胞”:印度空军的a-50i型预警机。
与“空警2000”一样,印度空军的a-50i也采用了伊尔-76型运输机作为雷达载机。不同的是,a-50i配备了以色列为“费尔康”预警机研制的大型相控阵雷达,而不是印度自行研制的雷达。“空警2000”型的固态电子扫描雷达与“费尔康”雷达的性能在伯仲之间,对大型目标的探测距离都超过了五百五十公里,能够同时探测到数百个目标,并且跟踪其中数十个目标,为十二架战斗机提供战术引导信息。两者也有共同的缺点:对崎岖地形上空的超低空目标的探测性能不够理想。
为了弥补这一缺陷,“空警2000”型在机腹安装了一部大型有源相控阵合成孔径雷达,专门用来探测超低空飞行的目标,还能用来测绘地形地貌。
相反,缺乏自研能力的印度空军无法为a-50i提供类似的设备。
毫无疑问,印度空军的预警机也发现了北面的“同行”。
只是中国没有参战,并且在中国领空活动,印度空军只能望空兴叹。
同样的,印度空军不能阻止中国预警机向巴基斯坦的战斗机提供战术情报。
其实,巴基斯坦空军也派遣了一架从瑞典采购的“萨伯-2000”型预警机在伊斯兰堡东面巡逻,跟踪与监视印度空军的作战飞机。问题是,“萨伯-2000”上的“爱立眼”雷达的探测距离仅有可怜的三百千米,“看”不到四百五十千米外的印度预警机。
要想干掉印度预警机,就得依靠中国空军提供的战术情报。只不过,这还不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