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节(2/4)
损毁最严重的是位于拉合尔西南的奥卡拉空军基地,有八枚导弹落地,一共撒布了三百多枚反跑道子dàn • yào,大约百分之十五的子dàn • yào没有爆炸。即便如此,三千五百米长的跑道中还有一千五百米长的一段没有遭到破坏,足以供战术战机正常起降。
因为防空战斗机的起飞距离在三百米到五百米之间,所以用导弹攻击机场跑道的时候,导弹瞄准点的间隔距离一般为三百米。这既能减少导弹消耗量,又能达到瘫痪空军基地的目的。当然,前提条件是导弹的圆周误差为零。
“普里维特”在最大射程上的圆周误差达到了二百五十米。暂且不论能不能击中宽度只有数十米的跑道,就算能够击中,命中点的间距也不一定是三百米,有可能是八百米,也有可能完全重合。
一枚“普里维特”只能携带四十二枚反跑道子dàn • yào,子dàn • yào的撒布间隔距离不能超过十米,覆盖半径三十二米的圆形区域。如果导弹的圆周误差超过了三十五米,就难以对跑道构成威胁。即便击中了跑道,也只能破坏大约七十米长的一段。
由上可以得出,要想击中跑道一次,就得动用九枚“普里维特”。要想确保摧毁奥卡拉空军基地的跑道,就得击中跑道十一次,总共耗费九十九枚“普里维特”。摧毁五座空军基地的跑道,则需要四百九十五枚“普里维特”!印度空军发射的“普里维特”总共才四十五枚。
“普里维特”问世的时候,性能就已落后,并不适合打击战术目标。
印度选择“普里维特”作为首批突击力量,恐怕是担心这种使用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发射之前需要准备数小时,射程仅有二百五十千米的战术弹道导弹很难在后面的战斗中发挥威力,反而会遭到巴基斯坦空军的围剿吧。
巴基斯坦空军立即展开了反击,瞄准对象并不是印度的导弹发射阵地。
“普里维特”还没有落地,部署在巴基斯坦西北部地区,装备了“阿布达利-2”型战术弹道导弹的五个导弹旅就收到了命令。
五分钟之内,一百五十辆导弹发射车进入了发射阵地。
发射车定位,装填指令,竖起发射架,导弹升空,前后不到十分钟,一百五十枚射程达到了三百五十公里,能够携带一千千克弹头,在最大射程上圆周误差不到一百米的导弹蹿入了蓝天。
依靠美国的先进侦察卫星,“阿布达利-2”型导弹升空之前,印度就收到了警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