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120(1/4)
當年國家研製原子彈和載人火箭時,可謂一無所有,毫無頭緒,如此仍舊傾盡全力,更何況現在有完整的計畫書在手,成功率竟然高到五成,國家沒有不同意的道理。蘇灼說可能需要10年左右才能製作完成,對國家而言已經快到不行了!
當年國家研製原子彈將近14年(50年代初——1964年),運載火箭14年(1956年——1970年,長征1號),一下子跳到科幻電影中的太空船,說實話,領導們都覺得心裡不踏實。10年時間太快了,來個20、30年,才比較符合太空船的身份地位。為此還有人專門向蘇灼徵詢,能否稍微放緩研究進度,不為別的,只為了安全和穩定。我國總不能學別的國家,飛到一半掉下來。
蘇灼認真點頭:“請放心,我會嚴格審核,進度放慢也要保證沒有差錯。但是,很多技術需要國外支援,可以嗎?”
“放心吧,蘇先生,您只需要專注研究就行,您缺少的東西,我們無論用什麼方法,都會為您弄來的。”
政客們並不如蘇灼想像中那麼狹隘,雖然不懂科學,但他們非常明白怎樣用手中的東西獲取利益。在研究計畫正式開始三個月後,首先是俄羅斯參與合作,一批高級科學家帶著各種儀器和技術資料被派駐國家共同參與研究。
休息的時候,蘇灼詢問,才知道他們國家是投入了一大比資金,並在關稅貿易和政治立場上做了一定程度的退讓,才得以參與進來。
蘇灼對此的反應:“……!!”
其實這項研究,最終得利的是國內,技術屬於國內,太空船也屬於國內,但研製需要用到的大部份技術和儀器,元器件,卻都是國外的。所以蘇灼單純的覺得他們可能需要向別國申請或購買技術才行,否則別說研製,連外殼都做不成。但顯然政客們有政客的方法。
蘇灼的計畫書總共分成135個小組,每組包含太空船的一份部件。當這135組全部完成時,把它們組合在一起,便成了一艘太空船。
這不是玩具組裝,太空船分為上下兩層,大小相當於一艘航空母艦。雖然有完整的計畫書,但完成每一組就等於造一座樓,所花費的精力和時間超出蘇灼的預料——主要是因為他當初是在位面實驗室裡做的實驗,搬運儀器不需要時間和人力,要輕快得多。
隨著時間慢慢過去,美國,德國,英國,法國……一個個國家的科學家帶著大量的儀器和技術資料分批參與進來,一組一組的太空船部件也逐漸成型。
在第9年的時候,最後一項的變軌迴圈部份終於完成。製作各部份花了9年,把它們組合又花了2年,最後檢驗1年,歷時共12年,蘇灼夢想中的太空船終於完成。
作者有話要說:太空船終於完成了,不管是小蘇還是我的願望都在小說裡實現了b( ̄▽ ̄)d,所以本文終於可以心滿意足的在下一章完結啦。
有人注意到文案上的定制封面了咩,不知道有沒有人願意買這本書的定制啦,不過不管怎麼樣,都非常感謝喜歡這本書的各位,是你們的支持才讓懶懶散散的我能堅持到今天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