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互惠互利(1/4)
武卓领了皇差,不是随便找间屋子闷头鼓弄,需要什么直接找内库管事解决就完事儿了。
想把研究落到实处,需要场地,需要器械设备,需要实验药材,还需要人手配合。
内库也是有流水有账本的,肯定不能空口白话的就要这要那。
这就需要武卓拿出一套完整的方案,写明需要多大的地方,需要什么样的器材,以及初步储备多少药材。
还有,也是最重要的,需要多少人,什么人来配合。
被张文仲召集来的名医们,为什么积极性那么高?
单纯的只是为了精进医理,为老友故人之传人有出息而高兴?
哪有那么简单。
俗话说习得文武艺,货卖帝王家。这些知名的医者们混到现在,钱不缺,民间的名声也不缺。
他们缺的是来自于官方的肯定和身份。
武卓需要的人手,虽可能得不到正式官职,却是实打实的为皇帝办差。
差事办好了,前途还能差了?
几位名医可能拉不下脸在后辈手下帮忙,但他们都有儿子有弟子啊。
儿子肯定要管,这个根本不用说。
“师父”二字在当下,可不仅仅是传道受业解惑。对于弟子的婚丧嫁娶乃至前途,都拥有着与父母同等的权利和义务。
而且,学医的很少有大家族子弟。弟子的父母很多都是没什么见识的农人或小商户。
因此,很多时候师父在弟子的人生大事上,比父母要更有发言权和决定权。
头天晚上,一帮医者们受张文仲之邀到来,一方面是好奇武卓经手的两个医案,一方面是庆贺王禄恩教导出了一个好弟子。
但在听闻了皇命,同时确认了武卓的能力后,心思和关注点就开始变了。
今天张文仲带着武卓出门时,昨夜在场的名医们,不约而同的遣人回家,将家里优秀的后辈和弟子全都喊了过来。
武卓毕竟只是个在读研究生,不论是对人情世故,还是古代社会,都缺乏了解。
张文仲提点了一番后,才明白了其中的关键。
同时他也明白,这帮人齐聚张文仲家,也不能说净是想占他的便宜,而是互惠互利。
他想要成事,确实需要不少可用的人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