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062齐妙的契机(1/2)
因为医生的话,宋清商忍不住想:也许真是自己太敏感,江杳杳只是个生病的小孩,恨李静和陈青山一家,诅咒他们死,但还没极端到失去理智。
话虽如此,但……
“倒是齐妙,”大夫突然说,打断了宋清商的思路,令她被迫听,“都过去这么久了,她家还没人来吗?”
江杳杳的主治大夫姓吴,同时也是六院接诊过齐妙的两位大夫中的一位。
齐妙来六院,最早是大学临毕业,据说是慕名而来,先挂的另一位专家主任的号,看了两次就没再来了。
之后医院联系学校,通过学校找到已经毕业工作的齐妙,说会给她换主治医生。那之后齐妙又来了两次,两次都由吴大夫治疗。
但两次之后,齐妙再次放弃咨询,只定期来开辅助睡眠和亢奋情绪的药——那些都是处方药,外面她买不到。
也就是说,吴大夫和齐妙的关系,宋清商早就知道。但身为办案刑警,任何人这个时候主动说到齐妙,她都会本能地在意。
“吴大夫很关心齐妙?”
“当然!”吴大夫并不避讳,但也把理由说得合情合理:“身为D市最好的精神科里最好的两位大夫,先后被同一位病人放弃,我和老胡当然会不甘心。大夫也是人,也会有自尊心。”
老胡就是齐妙最初的那位大夫。
“您说她放弃你们?”宋清商不解,“不是说齐妙对自己的病没有信心才放弃治疗?”
吴大夫说:“她是抑郁症病人,没有信心甚至就是她的症状之一,这不能怪她。但身为精神科大夫,不能让病人生出信心,不说失职,至少也是医术不精吧?”
吴大夫和他口中的“老胡”都是正当年,有争心很正常。何况如果没有争心,当初也不会通过学校再找回齐妙。作为公立医院的大夫,有这个精力的,本身就不多见。
“我记得您之前说,当初找回齐妙,给学校的理由是她病情严重,随时有走极端也就是自杀的可能性?”
“这是事实。”吴大夫说。
“可从那时到今年遇害,足足过了一年。难道您和网友看法一致,也认为齐妙和凶手认识,请他来协助自杀?”
随着“血魔”案的持续热化,网上开始有各种分析,“协助自杀”就是其中一种论调,还是受众颇广的那种。
但宋清商一直不以为然。
在她看来,这几个现场,分明是凶手主观意志的体现,几乎听不到被害人的“声音”。说是遵照受害人意愿的“自杀”,她不能同意。
不过吴大夫否认了宋清商的猜测,解释说:“我的意思是,从去年齐妙来,我和老胡就已经形成一个共同认知,也即她身上已经没有求生意志。”
吴大夫换了个姿势,做好长篇大论的准备。
“之所以两次就把我们否定,一是她已经见过足够多的医生,对心理治疗的套路非常熟悉,甚至厌恶。另一方面,她早就过了那种还抱有希望、还能被激起希望的阶段。
“你知道,齐妙的抑郁症溯源,一是白癜风,二是原生家庭。这两点都历史悠久,所以她的抑郁症病史也很久。
“她被折磨了这么久,求生意志早就消磨殆尽。
“我和老胡曾经讨论,说病人到这个阶段,活着是惯性,自杀甚至都不需要下决心,就只是一个契机的事。”
宋清商听得极不舒服,反问:“为什么总是强调自杀?难道她就没有治愈的可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