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南少林的由来(2/2)
十多日后,混三郎卫长庆才到了南少林。
南少林的情况,混三郎再熟悉不过,他本人就是南少林的俗家弟子,虽然事过境迁,南少林的俗家弟子多数都已下山,但是对于曾经生活过的南少林这一方热土,混三郎印象极深刻。
南少林的渊源极深,最远可以追溯到唐初时期,当时的南少林却并不叫南少林,而是叫林泉寺,之所以成了南少林,是因为在唐初时期,南少林绰号十三棍的十三僧人救过唐太宗的命。
唐太宗感念这十三个僧人救主有功,特命少林寺的昙宗方丈在南方蒲田林泉寺上建立南少林。
故地重游,混三郎卫长庆别有一番滋味,走在上山的路上,却没什么武林人士,只有少许的香客往山上走。
香客们形形sè • sè匆匆,像是来寺庙中祈祷什么。
混三郎只在他们中间上了山。
————————————
宫中的规矩就是少说话,多做事,这对于在宫中讨生活的太监和宫女们是再好不过的金玉良言,就算伺候北周皇帝萧综的宫女和太监们都知近几日,北周皇帝萧综身体不适,在没有吩咐的情况下,他们也讳莫如深。
此时北周皇帝寝宫中没有太监和宫女,北周皇帝萧综盘坐在紫檀木床上,双手搭在膝盖骨上,在调理真气。
从远远看去,北周皇帝萧综的身体上冒着蓝幽幽的光芒,他手指尖上冒出的蓝色光影,只在空中缭绕一会,就融合到他身上溢出的真气当中。
吱呀一声,一个怀抱着拂尘的小太监,拿着一只鸽子,推开门进了寝宫,然后转身将扇门关闭上后就赶着碎步,向着紫檀木床跑了过来。
听到有细微的脚步声,北周皇帝萧综缓缓睁开眼睛,小太监的身影映入到他眼帘后,北周皇帝又闭上了眼睛。
这个太监跑到北周皇帝萧综的近前,然后跪倒在地面上,低头说道:“陛下,有信鸽从南边飞来,洒家见了便抓了回来。”
北周皇帝萧综睁开眼睛,看着小太监手中的信鸽,然后说道:“将信袋逞上来。”
小太监取下信鸽腿上的布袋,挥手将信鸽递到了北周皇帝的面前。
北周皇帝萧综却未接这布袋,而是挥舞起双手,只见在他轻柔地挥舞双手之时,他身上溢出的蓝色芒影忽明忽暗,很快又消失于无形了。
到了这时,这北周皇帝萧综突然收了手,随手接过小太监手中擎着的布袋。
北周皇帝萧综将布袋打开,从里面那就一张折叠得板板整整的宣纸来,摊开宣纸看过宣纸上的内容后他眉头紧锁。
这萧暖信中所书,分明就是要三皇儿萧谌召集北周武林高手去南夏参加比武招亲大会。
北周武林中当属少林和武当最具权威,不过在前朝末,大混乱的年代,这两派却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重创,如今都在闭关之中,若是召集,恐难以召集到大宗师一类的高手。
谌儿虽已得到武当尚品真人的真传,于这十余年间武功大有所成,可若是去南夏,终究力小甚微。
只是略微寻思了一下,北周皇帝萧综就又将信纸折叠好,然后装回到布袋里,紧接着随手将布袋递到小太监的眼前。
“你且去将布袋送到太子那里。”
太监接过布袋,道喏后,就跑了出去。
……
……
等这小太监到了北周太子萧潜府邸时,已然是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
附在书桌上,拿着毛笔遒劲地书写着毛笔字的北周太子,漫不经心地看了一眼跪倒在地面上的小太监,然后边拿着毛笔写毛笔字,边专注在桌面上的毛笔字上说道:“是何事,却惹得你这小子跑断了腿儿。”
小太监从怀中掏出信袋来,逞递到北周太子萧潜面前。
“是皇爷…让小…的来的,还请……太子殿下查阅。”小太监气喘吁吁地说着。
北周太子萧潜将毛笔挂在了笔架上,这才随手接过小太监逞递过来的布袋,然后背脊依靠在太师椅上,看了一眼桌对面的绿萝。
此时的绿萝身着盛装,一手挽着自己的袖口,一手拿着墨石在烟台里研墨,只见了北周太子萧潜看她,心下里当时就明白了北周太子的用意。
她放下了墨石,然后从桌面上茶盘中拿了茶壶和茶杯,倒了一杯茶水,拿着茶杯,莲步款款地走到小太监的身边,声音柔美地说道:“有劳小公公,还请小公公宽饮一杯。”
小太监将怀抱中的拂尘放到地面上,然后随手接过绿萝手中的茶杯,一挥宽大的袍袖,只将自己面孔遮挡住了一半,露出鼻眼后这小太监拿着茶杯,仰脖就将茶杯中的茶水喝光了。
茶水的干凉和清甜顿时润到小太监的喉舌中。
小太监的身体舒服了一些,然后挥手将手中茶杯又递到绿萝的面前。
绿萝接过茶杯,然后目视着小太监说道:“小公公可需再来一杯茶水?”
小太监一头磕在地面上,然后说道:“谢娘娘,小的已然够了。”
绿萝没说什么,回到桌面去了,一将手中茶杯放下,就又挽起袖口子,拿着墨石在砚台中研墨起墨来。
这时,北周太子将桌面上的信看完,然后又重新将宣纸折叠回原样,这才目视着跪倒在地面上的小太监说道:“你这就回去,禀告父皇,我这就召集三弟来讨论这事儿。”
“喏,”小太监一头磕在地面上,然后站起身向着屋外走去。
北周太子双张互击,啪啪地拍了几个巴掌,房门吱呀一声就被一个侍卫打开,这个侍卫从门外向屋里走,正好迎面碰见了小太监,这小太监手拿着拂尘轻轻一挥,躬身点了头,然后就与这个侍卫错开了身形出了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