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节(3/3)
“启奏圣上,今日吐蕃前线传回捷报,言燕军已经光复吐蕃全境,并在布达拉宫之前检阅了三军。”韩世忠说完,双手呈上战报。
王战以为自己听错了,忙命沈拓取过战报,拆开细细读来。这是西南行军元帅呼延灼亲笔上地奏报,里面详细的报告了战役的经过。说是威王殿下神勇,只领八百卫队,出成都,过金沙江,一路打到逻些城,他率领主力部队跟进,攻破了逻些,光复了吐蕃全境。眼下,各路叛军或投降,或歼灭,吐蕃已经基本平定,局势得到强有力地控制。
奏章中,着重强调了王轼的战斗经历,把他是如何带领八百壮士高歌猛进,如何单枪匹马痛击敌人,又是如何安置投降叛将,说得清清楚楚,直看得天子龙颜大悦,忍不住拍案而起!
“二弟真神人也!有如此贤弟,朕复何忧?哈哈!”
皇帝突如其来的举动,吓坏了在场所有人,众人面面相觑,不知所以,又听皇帝欢声笑道:“儿时,二弟顽劣,先帝多有不喜。惟朕爱护有加,曾预言,有朝一日二弟必成大器。今果不其然,区区八百骑,长驱直入。斩将十余员,击破数万大军,古之卫霍,无过于此!有二弟在,看何人敢犯我疆界!”
估计是太过兴奋,身为皇帝的王战几乎在原地手舞足蹈,等他缓过劲儿来,才发现满堂的人都惊讶的看着他。
“哈哈,朕太过欢喜,失态了失态了!你们说说看,威王立下如此奇功,当如何奖赏?”王战笑问道。这时,左右都言,威王功劳盖世,怎么奖赏都不为过。
王战可能是人逢喜欢精神爽,当场冒出一句惊天之语来:“哎呀,可惜这皇位不能赐给他,要不然……”
众臣吓得不轻,全都跪倒在地:“陛下慎言!”
韩世忠听得恼火,怎么看当今天子都有几分象前朝徵宗赵,自古以来,才华横溢地帝王,多是亡国之君,他们把精力放在了琴棋书画,风花雪月上,而无心打理朝政。希望当今天子,不要走这条后路才好。
王战自觉失言,有些尴尬地笑了笑,摆手道:“朕戏言一句,诸位爱卿不怕惊慌。这样,普通地赏赐不足以彰显朕这弟弟的功劳。传朕诏命,召威王还朝,加封他为天策上将,为大燕最高军衔,凌驾于大司马之上,只授于威王一人。再封他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总督全国一百二十万军队。至于黄金白银,待威王回京,可自行去内库搬运,不设上限。哈哈……”
皇帝倒是说得高兴,可几位大臣听得变了脸色,这还是正常地赏赐么?又特别是其中那一句“总督全国一百二十万军队”,这句话的分量,皇帝在说之前可曾考虑过?(未~,,,)
第十一桶第三百一十九碗王战的另外一面
“儿戏,太儿戏了,这简直就不象是一个皇……”在尚官邸,韩世忠向老相爷报告完事情之后,情不自禁的叹道。不过后半句有些犯忌,他没有说完。
确实太过儿戏了,且不说“天策上将”这个唐太宗李世民担任过的官职会让人产生不好的联想,也不说“自行到内库搬运金银”有多荒唐,光是那个“天下兵马大元帅”就显得太过草率。诚然,威王这段时间崭露头角,确有大将之才,但这样的赏赐,不但不能给他以帮助,反而会让他成为众矢之的。
尚同良却未作评价,他也觉得圣上这次太荒谬了,太儿戏。可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不得不考虑一下,在正常情况下,一个正常人怎么可能作出这样的决定?当今天子才华横溢,个性浪漫,做出一些惊人之举也是情理之中,但对威王的赏赐除非是失心疯,否则……
“只是说说吧?正式行文下旨没有?”尚同良突然问道。
韩世忠冷笑一声:“哼哼,相爷,圣上这次可心急得很。当时就点了朱熹的钦差,现在已经出京去迎接威王,要在半道上封他为‘天策上将’‘天下兵马大元帅’,还要让他带刀上殿,禁宫骑马,彰显众王之上的威仪。”
尚同良皱起了眉头,难不成皇帝忘记了,位在众王之上的只有一个人,就是前朝废帝,隆德王赵允同。这可是高祖武皇帝在世时定下了的规矩,现在又改成威王,岂非无视先帝的权威?
“圣上与威王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