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节(1/4)
?朝廷推行新法,轻徭薄赋,你们这儿的地方官怎么回事?”王钰看出了端倪,向那牛贩子打听道。
“嘿嘿,您不晓得,我们这方有句俗话,叫法令出不了政事堂。上面是制定了国策,可下面有对策,这山高皇帝远的,那朝廷里地皇帝和宰相,他总不能跑到这牲口市场来管这闲事吧?”牛贩子摇头笑道。宋朝的政事堂,是中书省的一个机构,宰相都在那里办公,与后世的“国务院”是一个属性。
见王钰脸色不好看,吴用上前问道:“哎,你不知道丞相到了射洪么?”
“知道,这事全射洪县都知道,可丞相是什么人啊,人家那是当朝一品,只管在县衙门里面乘凉享福,哪管老百姓的死活,当官的都是这个样子,别指望他。”买牛那老头一张嘴可不饶人。
“说什么你!”耶律南仙一怒,就要找那老头子理论。
王钰伸出扇子拦住了他,冷笑道:“看到没有,这叫阳奉阴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朝廷年年减轻老百姓负担,可到头来,地方官府还是巧立名目,苛捐杂税。咱们国家的吏治,得好好整顿一下了。当官的不为老百姓作主,就该挨骂。”
老百姓也不是笨蛋,他们有着下层民众的精明,听王钰这番话,再看他这身穿戴,没人敢再多嘴了。这位官人,非富则贵,搞不好还是戴乌纱的人,小心祸从口出。
“那牛贩子,你拿我这把折扇去给当差地说,打今天起,凡是国家律法以外的税,都不许收了,敢多问老百姓要一个子儿,小心头顶上乌纱不保。”王钰将手中折扇将给那牛贩子。领着耶律南仙和吴用步出了骡马市。
百姓们围着那牛贩子,盯着那把折房议论纷纷,这位官人是谁啊,这么大地口气?莫非真是小王相爷?
第四桶第一百三十六碗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
蜀中停留数日之后,王钰三人先走一步,将仪仗扔在射洪县的所见所闻,让王钰感觉到地方的吏治很成问题,地方官员欺上瞒下,巧立名目,盘剥百姓。虽然腐败在历朝历代都有,不可能禁绝,但必须要控制在一个可以忍受的范围之内,否则,腐败能亡国。
经长江顺流而下,于鄂州(今武汉)登陆,对于沿途壮丽秀美的长江风光,王钰实在提不起多大的兴趣。这一日,王钰与耶律南仙,吴用三人并数名随从上岸后,沿途考察民生吏治,到达鄂州城。
“大官人,这里是长江重镇,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当年周世宗柴荣意图统一中原,曾在此与后唐军队发生大战,铩羽而归。不久,便病故身亡,太祖皇帝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作了皇帝。”吴用替王钰讲解着鄂州的典故。
王钰点了点头,没说什么,倒是耶律南仙生长在北方,从未见过南国秀丽的风光,一路走来,颇觉新奇。听吴用这么说,接口道:“南国风光,果然与北方大相径庭,中原地大物博,名不虚传啊。”
“哈哈,最富庶繁华的地方你还没瞧见,中原地区历史悠久,物产丰富,就像我们前一阵呆的四川,可是有天府之国的美誉。若不是有事在身,我倒真应该领着你到处转转,只是……”王钰语气之中。充满了愧疚。本来嘛,带老婆出门,成天地就在忙公事,也没机会带她看看,可谁叫自己坐到这个位置上,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