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节(1/3)
官十有bā • jiǔ上前附议。赵佶不动声色,望着下面的群臣没有说话。
就在此时,忽听一个慷慨激昂的声音叫道:“陛下!臣认为,提此议者,当斩!”
百官震惊,是谁这么大胆子,竟然说出这种话来?赵佶寻声望去,却是司谏孟昭,这位大人已年逾花甲,历来以直言敢谏著称,满朝文武大臣,他得罪了一个遍。若是不是当年宋太祖立下一条铁律,“不得因言而杀谏官”,他就是有一百颗头也不够砍的。
“孟爱卿,你且说说,这是为何?”赵佶似乎也不喜欢这位孟大人,面无表情的问道。
孟昭面无惧色,上前直言道:“我朝积弱已久,历年送岁币予契丹人,党项人,此可谓国之耻辱。如今,女真人崛起,与辽人开战,数战数捷。辽人自顾不暇,我大宋正可乘机攻辽,夺回幽云十六州,完成历代先帝未尽之大业。岂可再卑躬屈膝,求和于蛮夷之辈?”
“一派胡言,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方才用之。你孟大人嘴上说得轻巧,倘若战端一开,劳民伤财,你小小一个言官,担得起这个责任么?”蔡太师厉声训斥道。
“哼!劳民伤财?公相还干得少么?你倚仗权势,巧取豪压,买官卖官,贪赃枉法,天下百姓,恨不得扒你的皮,抽你的筋!就是有你这等奸臣,我大宋才落到如此地步!他日九泉之下,你有何面目去见太祖皇帝!”孟昭破口大骂,满堂皆惊。这老匹夫可是不怕死,数次触怒圣上,现在竟然当堂辱骂朝廷重臣,怕是离死期不远了。
蔡京脸色一变,突然跪了下去,痛哭流涕拜道:“请陛下为臣作主!臣侍奉圣上数十载,尽忠报国,如今风烛残年,竟被人这般侮辱,老臣……”
赵佶挥了挥手,示意蔡京平身,继而问道:“孟爱卿,你说应当起兵攻辽,那朕问你,这仗要怎么打?什么时候开打?若败,又当如何?”
孟昭一时语塞,好久才回复道:“臣不知,行军打仗,那是将军们的事情。”
“哼,百无一用是书生,空谈误国啊,不必再言。朕意已决,派遣使臣出使辽国,商议岁币之事。”赵佶说道。
“陛下不可!女真人崛起,正是天赐良机啊!陛下,陛下!”孟昭也不管赵佶脸色不好看,执意进言。赵佶龙颜大怒,拍案而起,下旨道:“殿前武士,将孟昭轰出朝堂!”武士们上得殿来,架起孟昭就走,他却是拼命挣扎,还想再说。
“退朝!”赵佶一拂衣袖,怒气冲冲的转到后面去了。
宣仁阁,退朝之后,蔡京,童贯,梁师成三人被召集到这里。赵佶卧于龙榻之上,脸色不太好看,似乎还在为刚才早朝上的事情生气。三位大臣一进来,齐声说道:“圣上保重龙体。”
“罢了,赐座。”赵佶挥了挥手,太监搬过椅子,三人坐下。
赵佶手里把玩着一件玉器,随口问道:“出使辽国,三位爱卿谁愿担此重伤?”他一问出,三人鸦雀无声,这可不是什么好差事,即便是谈成了,价码压下来了,仍旧落不到好名声,谁去谈,谁就是卖国啊。
见三人都默然不语,赵佶似乎早已料到,又问道:“三位爱卿既不愿去,那可有合适人选推荐?出使之臣,既要胆大心细,又要能言善辩才行。”
蔡京,梁师成二人仍旧保持沉默,只有童贯暗想,胆大心细,能言善辩,莫非圣上说的是王钰?前日,圣上才连升他三级,现在又要委以重任,看来的确是想要起用此人。何不顺水推舟,推荐王钰前往辽国,一来迎合圣上的意思,二来也卖个人情给王小宝。
“陛下,臣倒是有一人可以举荐,只是怕他资历尚浅,威仪不够,有损国体。”童枢密进言道。
“爱卿但说无妨。”
童贯一颔首:“是,臣举荐这人,是太常少卿王钰。他率领国队大败辽人,正可挟大胜之余威出使辽国。再加上王钰虽然年少,但能言善辩,处事不惊。由此人出任使臣,再合适不过了。”
反正也不是什么好差事,蔡京梁师成二人听完,也随声附和。早就听说这王小宝是李师师堂弟,圣上连升他三级,想必是要重用于他,早些拉拢,日后也好有个照应。
“既如此,明日召王钰上朝,命他出使辽国。”
第二桶第四十九碗又惹牢狱之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