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节(1/2)
之前,高翼反复警告:这是燕国的长远战略企图,千万不能点穿这点,以免让燕国警惕,并把汉国当作影响战略规划的大敌。所以他忍了忍,把这话咽了回去。
陈浩的欲言又止没有影响慕容隽,草原民族尊讲的是威武不屈的强者,三山的不屈不符合儒学纲常,但正符合草原民族的文化。
“三山既愿永做臣子,我给你们这个机会”,慕容隽霸气十足地说:“每年纳贡钱百万贯,甲千付,刀2000,战马一万匹,粮30万石,此喻。令铁弗高回复。”
陈浩沉默片刻,平静地回答:“不用我家大王回复,我现在就可答复你:我三山愿意一战,生死由天。”
慕容恪厉声喝斥:“好胆,信不信我提兵百万踏平三山。”
陈浩拱手对慕容恪说:“将军之能,我家大王早已知晓。但我汉国只有人口七万,却要负担‘钱百万,甲千付,刀2000,战马一万匹,粮30万石’,且不说粮马兵甲,仅钱一项,我三山需人均承担20钱。
此前,晋国封我汉国为‘西安平县侯、鹰扬将军’,只不过索贡钱五十万贯。燕之于晋,不过一‘乐浪公’也。竟索钱百万贯,此为僭越大罪,我汉国不愿与闻。
况且,汉国既已贡晋,再贡燕国,黎民负担过重,生不如死。故而我汉国宁愿一战,唯愿死中求生。”
陈浩是不是地叫嚣“死战”,反而使燕国君臣犹豫起来。
两万精锐骑兵深入汉国,一战之下,慕容宜被俘,2万精骑被杀的一干二净,这让燕国君臣摸不清汉国的实力。
辽东不是江南,冬天,没有棉衣保暖的军队在野外待不住的。
自皇甫真出使汉国以后,燕国上下边对汉国堡垒的坚固有了清醒的认识。要想攻克这样的石堡,除了偷袭与旷日持久的围城以外,别无他法。但是,辽东的天气限制,让军队无法成年累月地围城。而三山强大的水军,让出于峡脚汉国像个硬胡桃一样难啃。
夏天围不住,冬天必须撤围。三山的粮草供应全依靠海外,打三山,必须先剪除其羽翼,才能困住他们。
燕国本以为汉国的羽翼只有高句丽,因此,当高句丽出兵丸都的消息传来,燕国上下群情激奋,都建议出兵惩罚高句丽,封锁三山粮食与铁器的输入。然而,陈浩刚才所说“汉国已向晋国称臣”的消息,让他们彻底无措。
汉之不可胜矣。
即便是燕国攻下了高句丽,汉国也可从南方的晋国获得源源不断的补给。
一时之间,燕国这些草原文化、农耕文明下成长起来的大贤们,对于三山这种纯海洋文化发展起来的国度,有种无可奈何的无力感。
三山,明明是一片无法回旋的死地,怎么靠几片小舟、几个石头城堡,竟让我燕国空有百万军队,却拿他没办法?
打!狠下心去,动员全国军力去打,绝对可以打胜,这连那个铁弗高也承认。但打胜了又能怎样,得到一个一片废墟的汉国,又能怎样?
氐族,羌族,拓跋鲜卑,契丹,库莫奚……这些族人向狼群一般窥伺在强燕的周围,打胜了弱小的汉国,赢得了一片废墟,若是军力损耗过大,那么,谁将是下一场战争的幸存者?
陈浩的强硬,若搁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受了这气,仅为了争一口气,他们也要举国动员,发动征讨,彻底打消对方的嚣张气焰。
可搁燕国,却行不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