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节(1/2)
的背影,心里颇以为荣。
胡人勇悍,以善斗为荣,视胜利为生命。他们刚一抵达这里,公主便被高句丽人接走,连交待的时间都不给她留。道麟才一知道他们的统领是高翼,就出声邀斗,这一切的一切,让宇文部族的人感到极大的羞辱,奈何他们是来求人的,所以不敢发作。现在见到高翼不费吹灰之力,吓走了高句丽大将,那些宇文部族的人虽不敢欢呼,却齐齐兹嗓子眼里发出一声“嗨”,以示赞叹。
足足100个人啊,道麟本打算给10人的,看来他为了脱身以不惜工本。不过,有了这100名熟练的工匠,还费什么劲修什么船。高翼一摆手,下了命令:“我们再造一艘船,造一艘大船,能够航海的大船。”
第11章落荒而逃(下)
“大人是想造一艘楼船吗,那可是项大工程”,工匠堆中,一个老头突兀地用汉语询问高翼,话中隐隐带有跃跃欲试的意思,见高翼望过来,他拱手补充道:“这是个细活,要花很多时间,大人的时间够吗?”
那老汉一身高句丽人打扮,然而其神态举止却带着浓厚的晋人风格,高翼冲对方勾勾手,示意他走进说话。众工匠齐齐让开路,老汉弓着腰,边走边谦卑地说:“老汉我见道麟将军跟大人说晋语,故猜测大人可能是晋人。老汉我就不听家乡话了,一时激动插嘴说话,请大人原谅。”
高翼摇摇头,温和地回答:“老人家猜对了,我是晋人,老人家也是晋人?……不过,我不打算造楼船,楼船太高大了,遇到逆风还转动不灵,航速还慢。你造过楼船?”
那老者走近高翼,眯起眼睛打量一会,微微点点头,说:“晋人中难得有大人这么高大的……回大人的话,老汉祖上是温麻(今福建连江县)典船校尉,曾为吴王孙权造过‘盖海’楼船。吴亡后,老汉先祖迁居青州,匈奴入中原之后,青州战乱,老汉阖家出海到了辽东,现在是高句丽六部民之一。”
“盖海”,高翼听说过这个名字,它与“飞云”号楼船都是孙权地座舟,据说船分为上下五层,可载300o名士兵。不过,高翼对于中国典籍中涉及数字的记录,从来半信半疑。因为即使到了21世纪,我们的官方数据可信度也不高,在这晋代,那些连一加一等于几都认为是奇淫巧技的儒士,他们记录的数据有多少真实度,实在难以确定。
“老人家贵姓,如何称呼?”高翼抑制住狂喜,故作平静地问。能在高句丽发现本国人,这已令他欣喜不已。更为难得的是,他居然是个造船世家。汉晋时期的造船巧匠基本上出在江南,三国时的孙吴政权为了远征亶洲(日本)和夷州(tái • wān),曾在江南地区广设“船屯”以发展造船业。温麻就是其中三大船屯之一,温麻船匠擅长造诸葛恪设计的“鸭头舡”,这是一种载重20吨的小型船,完全可以满足高翼的需求。
“不敢,不敢”,老者连连作揖,说:“老汉姓范,族中排行十一,所以,人称范十一。流落至此,已二十年矣,久不听故国语言,初闻晋语一时失态,请大人赎罪。”
这老头儿能自造船只出海,而且安全的驶到了乐浪郡,其造船技术与航海技能一定不错。欧洲人到了大航海时代,才把20吨左右的快帆船当作主力船种,这老汉来自温麻,将“鸭头舡”略微改装,变成快帆船形式,应该对他没什么技术难度。
高翼满脸堆着笑,试探说:“再别提冒犯了,他乡遇故知,本就是一件喜事,再说,我也不是正式官吏,在我面前抢着说话怎算冒犯?就连我初听你说晋语,也忍不住想流泪……嗯,你在这里过得怎么样?”
范老汉一声叹息:“背井离乡,为奴为仆,为异族人做牛做马,还能怎样?”
“有没有想过重返故园?”
老汉反问:“大人,中原的战乱平息了吗?”
“没有……远远没有”,高翼黯然的回答:“依我看,这战乱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范老汉眨眨眼,再问:“大人,即使战乱平息,老汉回到故园之后,难道就不用给官家做奴做仆了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