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节(1/2)
装成很忙碌的样子。一名同事手里拿着一叠文书推门进来,一进屋就嚷道:“丞相府来的押粮回执,你们谁处理一下?”屋子里的人都陷入了沉默,谁也不愿意让这份突如其来的工作破坏自己的惬意心情,于是彼此张望,希望能有一个人站出来自告奋勇。
“押粮回执”是开赴前线的运输部队随身所携带的文书,里面写有本次运粮的数量、半途损耗、后方库存状况等;等到运输部队返回南郑的时候,押粮回执上还会多出前线存粮状况、消耗速度等记录。粮田曹的书吏需要将这些数字记录与南郑本身的库存以及以往出粮率做对比,看数字是否相符。回执的作用一是给予前线指挥官和后勤部门一个量化直观的补给状况;二是防止发现私吞贪污等行为。这项工作并不难,但是很烦琐,书吏们往往需要跑到郊区的粮仓亲自去挨个稽核。
“那么还是我来处理吧。”
罗石懒洋洋地拿毛笔杆搔了搔耳朵,举起了手。前一阵子他刚刚对南郑粮草库存做过一次普查,正好报告还搁在他的案头,数据是现成的。
他从同事手里将押粮回执接过来,熟练地拆开封绳,将一片片竹简摊开在案面上。然后他从另外一侧的竹简里挑出南郑四月份粮草库存情况报告,并把一把算筹摆在了两堆竹简之间。
工作的程序其实非常简单,罗石先看了一眼回执的数字,摆出若干根算筹在面前;然后再看一眼库存的数字,依照特定的公式对算筹再做一些增减;最后统计算筹的数目并把结果刻在一枚新的竹简上。罗石期望能在下班前把这件事弄完。
忽然,他扫过一眼回执的某一处数字,感觉到有些地方不大对劲。罗石已经在这个职位干了七年,凭直觉就能觉察到统计数字中的不协调感。
“一定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罗石喃喃自语,俯下身子又仔细地查看了一遍文书,数字没什么破绽,但违和感依旧。这可能只是他的错觉,不过现在是战争时期,任何一个疏漏都可能导致大麻烦。出于责任感,罗石觉得还是有必要确认一下。他站起身,对坐在屋子对角线的一个书吏喊道:“喂,老彭,三月份的粮草库存数据还在吗?”
“哦,就搁在那儿呢,后头右边起第三个柜子。”
罗石起身从屋后柜子里取出自己想要的文件,快步走回自己的案几,展卷细读。他的眼神不断在这三份文件之间来回巡梭,文书上的数据象投入池塘的石头一样,在他脸上震出一圈圈惊疑的涟漪。到了最后,他不禁按住胸口,轻声惊叹道:“天哪,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荀诩和杜弼到达粮田曹的时候日已西斜,曹内官吏都纷纷准备下班回家。这两个不合时宜的访客理所当然地遭到了冷遇和白眼。
“对不起,荀从事。根据规定,粮草相关的文书都是机密。您需要填写三份申请表格,我们会尽快审议。”一名主管用纯粹事务性的冷漠腔调对荀诩说,并不时偏过头去看窗下的日晷,表现得很不耐烦。
荀诩强压住怒气说:“大概要多久?”
“快的话大约三日,不过您知道,现在军情紧急,我们的事务也很庞杂……”官吏眯起眼睛慢条斯理地回答道,两只手抄在袖子里,同时心里催促这两个讨厌的家伙赶紧离开。
荀诩曾经与粮田曹打过一次交道。那是在糜冲事件的尾声,荀诩要求截留怀疑藏有弩机图纸的运粮车队,却被粮田曹以“军情紧急”为由拒绝,结果导致图纸在最后一刻流入魏国。荀诩一直对粮田曹的这种官僚态度耿耿于怀。而现在,这种恶劣印象显然更深了。
荀诩猛然上前一步,两只眼睛怒气冲冲地瞪着那官吏。即使是东吴也曾经对他完全开放过情报资源,现在居然被自己国家里的小小机构吃个闭门羹,荀诩的自尊心感觉受到了伤害。他用食指指着主管,一字一顿地威胁道:“现在是紧急事态!我以靖安司的名义要求开放档案让我们调查!”
“粮田曹是南郑的要害部门,任何调查都必须以不损害其正常工作秩序为前提。”
官吏丝毫没有退让。他明白丞相府内微妙的权力平衡,知道哪些摩擦必须予以重视,哪里摩擦可以置之不理。靖安司的后台是杨仪,而粮田曹是魏延将军的势力范围;杨仪断不会为了靖安司而去主动挑衅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