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节(4/4)
徐永进来的时候,和以前轻松的表情大不一样;他每走一步都颤巍巍的,不时还谨慎地抬起眼睛朝坐成一排的三个人看过来,舌头不停地舔着嘴唇。
“坐下吧。”荀诩威严地说,故意略掉了“请”字。这一次没给徐永提供茵毯,只有一张小胡床,款式和荀诩参加评议会时候的一样。徐永忙不迭地坐下去,调整了一下不太习惯的坐姿,然后将前面的那杯水端起来一饮而尽。护送他过来的阿社尔从外面把门关上。
“徐督军昨天睡得还好么?”这是一个明知故问的问题。
昨晚被识破说了谎话的徐永只能胆怯地回答:“还好,还好。”
“很好,那我们开始吧。”荀诩用嘴润了润手里凝结在一起的毛笔尖,“关于烛龙,你了解多少?”
徐永拿起空杯子,恳求似的说:“能不能先给我加些水?”裴绪用手指点了点案面,毫不客气地拒绝了:“等谈完这问题,我们会给你加水的。”徐永只能悻悻地把杯子搁回去,不甘心地用手指来回摩擦了一下干燥的嘴唇。
“关于烛龙,你了解多少?”杜弼又将荀诩的问题重复了一遍。
徐永再犹豫了两三次以后,终于开始慢慢地交待出来:他第一次接触到“烛龙”这个名字是在太和元年(裴绪立刻纠正他说是汉建兴五年)的邺城。当时他被要求随同间军司马杨伟参与一场面试,面试的内容是对另外一名有望升任间军司马的官员进行考核。
曹魏的情报机构与蜀汉、吴两国不同。相比起蜀汉的司闻曹和吴国的秘府,曹魏并没有一个专事情报工作的统一结构,其情报职能由中书省直辖的数名间军司马负责。每一位间军司马都有自己的幕僚群和负责的特定地区,彼此dú • lì不统属。可以说每一位间军司马就是一个流动的小型情报局。比如杨伟就是邺城及周边地区情报工作的间军司马,他拥有包括徐永在内的二十几名幕僚。
这一次被考核的官员是一位年轻人,他是郭淮将军的族侄,名字叫郭刚。郭刚申请的是雍凉地区的间军司马之职。间军司马虽然官秩不是很高,但权力很大,以前从来没有让这么一位年轻人但当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