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节(4/4)
于是郭刚在郭淮的支持下,进行了一次针对上邽的秘密排查。这一次排查的范围涵盖了整个军方与文官系统,每一道公文的传阅记录、每一个可能泄密的环节、每一个可能接触到资料的人员都被一丝不苟地检验了数遍。这项行动持续了两个月,郭刚锁定了五名有可能是“夜枭”的官员,然后将范围缩小到三名,其中陈恭的名字在名单最顶端。
郭刚发现,几乎所有涉及到重大泄漏的情报都与陈恭之间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这种联系很模糊,孤立来看更像是一种巧合;但这种巧合反复出现,就不能不让人怀疑这其中是否有着某种内在联系了。
在没有确证的情况下,郭刚不能贸然对陈恭采取行动——两年以来的磨练让这名年轻人变得比以前审慎得多。于是他一边派人对陈恭进行隐蔽性的监视,一边不动声色地把他隔离;不是以一种明显的方式,而是通过数次微妙的人事调整逐渐剥夺他接触机密文件的可能性。现阶段他可不想让这只夜枭觉察到鸟笼已经编织好了。
郭刚发誓一定要把这只夜枭抓到,这是他的职责所在,也是为了替他所尊敬的叔父挽回名誉。
现在郭刚还需要确认一件事:陈恭的身份背景。这就是他决定亲自前往陈恭籍贯所在地颖川进行调查的目的。
颖川郡位于中原腹地,拥有将近三万户人口,相当富庶,是曹魏重要的粮食产地,其赋税也是支撑庞大军事开销的支柱之一。再加上魏国早期的智囊团成员比如荀彧、荀攸、戏志才、郭嘉等,均是颖川出身,这让颖川郡与其他郡县相比有了卓然不同的地位。
根据陈恭的履历,他出生于汉建安六年,出生地点是颖川郡的许县。建安二十五年,十九岁的他随父陈纪前往汉中。结果半路遭遇了山贼,队伍中的同伴全部遇难,唯有年纪最小的他活了下来。后来他一直留在了陇西,因为读过书,被天水太守府任命为书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