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3节(1/1)
不管是一根根屹立在狼藉中的石柱子,已失去左耳右腮的石狮子,还是一棵棵颤抖的小草,一痕痕断丘残岭,都在用它们伤痕累累的身躯撞击青年人看似坚强的心。近六万青年一动不动站在那,眼里含着泪水,望着几根孤零零的石柱和几块残缺的石头,仿佛向人哭诉当时痛苦的经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人心中永远的耻辱与愤恨。
罗伯臣抬起头愤怒地看着曾经的皇家园林,眼前绿树丛中断壁颓垣、伤痕累累,刺得罗臣伯透不过气,学习建筑的同学语气沉重的向其它同学们讲解圆明园的历史:“圆明园曾经是一座宏伟瑰丽的建筑,外围周长20华里,总面积5000多亩。有风景点100多处,就在前面的东西两侧,有缕月开云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等建筑群,左前方有一个最大的人工湖叫福海,四周有仿照杭州西湖景色建造的三潭印月平湖秋月南屏晚钟雷峰夕照等建筑群它有不计其数的好宝贝,有缀满宝石的金树,有翡翠雕成的大西瓜,园中还有一座宫殿,前面三角形小池两旁蹲坐12只不同的石雕野兽,每个野兽口中轮流喷水两小时来标准的表示一天的时间……”
站在圆明园废墟上,望着残垣断壁,近六万中国青年的心中有种说不出的痛。多少珍珠珍宝,多少名人字画,多少亭台楼榭,多少辉煌璀璨都已烟飞灰灭了。
在这里,在这片废墟上,记录中国人民曾经遭受的屈辱和苦难。记录着野蛮、残暴的伪清无能与落后,记录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土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它的焚毁,在所有中国人心中留下一道深邃的伤疤。
站在圆明园废墟前王天赐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只要站在这里看上几眼,就会点燃青年人心中对帝国主义仇恨的火焰。绿树丛中断壁颓垣、伤痕累累的废墟清清楚楚明明明白告诉在场的青年人,什么是落后就要挨打,什么是惊世之国耻,什么是中国人若不自强、国家若不复兴,就会亡国亡种!
此时甚至就连飒飒秋风、纷纷落叶,也仿佛向青年人控诉帝国列强的罪恶。这时,王天赐似乎楼亭台在熊熊烈火中倾斜、倒塌,似乎听见强盗抢掠、焚烧圆明园时肆意的狂笑。在圆明园废墟内气氛显得凝重,近六万青年一言未发望着废墟,紧紧握住手中武器、旗帜。
“看看这些青年你会想些什么?”在庞大方阵外,数百名来自国内外记者纷纷用相机记下这一幕,这是一场无声祭奠。
“学生们在圆明园?”站在西直门城墙上的段祺瑞很诧异,显然没想到学生会到那个破园子,早成废墟的圆明园多年来一直是乞丐流民居地,学生怎么想起去那?
“总理,圆明园被焚为当世之国耻,学生们到京城自然会祭奠一二接受一下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直接感受一下列强丑陋的嘴脸。”站在侧后的范鸿飞接口说道,西北爱国主义教育之中,绝不回避国耻,有什么比耻辱更能鞭策青年奋进之心。
听到这个回答段祺瑞摇头叹了一口气,自己竟然不知道那个破园子竟有这等用处,以耻为鞭,以复兴民族为志,团结同志之心,恐怕是西北和他处最大的不同。
“志翔,西北议会同意出兵议案了?”段祺瑞是个相当自负的人,倔强的性格使他能瞧上眼的人没有几个,但对范鸿飞段祺瑞却有异乎寻常的好感,凭其与俄人、日人谈判时表现出来的骨气,就足以赢得段祺瑞的好感。
西北议会戏剧的转变让段祺瑞惊讶之余,亦感觉合情合理,作为复兴党党魁的司马对复兴党占多数席的议会拥有绝对控制权。
先前西北议会种种匪夷所思的争论,与其说是议员纷争,倒不如说是司马举棋不定的结果,现在既然通过出兵议案,那就意味着司马下定决心要入主中央了。
“志翔已经得到公署电报,请总理慎重考虑联合议会通电,这是解决当前中央危机唯一途径,志翔是中国人,绝不愿战争燃遍祖国大地百姓流离失所!”范鸿飞回答道。
尽管联合议会通过出兵议案,但中央显然无意对西北驻京机构下手,甚至在戒严令下达后,除警察厅送来的特别通行证外,陆军部亦送来国务院签发的特别通行证。
“……袁世凯称帝时国会饱受摧残,议员纷纷南下。西南护国运起,旅沪国会议员也为之声援呼应,国会诸议员为悍共和之体,可谓前赴后继。迨袁死后黎继总统,《约法》恢复,国会重行召开,原来南下议员们遂纷纷回京。而共和二年选出国会议员,法定任期分明只有三年,可现已到共和七年,至今国会仍未改选,敢问合体乎,亦不是共和中国万万选民死绝,无可再行选举,联合议会特要求总统、总理以法理为依,解散逾期国会,再行国会换届选举,对外以正国体,对内以服民心……”
西北联合议会在通过对内地诸省出兵提案后,紧随其后通电要求解散第一届国会另行选举。国会逾期未选违反约法,给联合议会足够理由,而且理由无懈可击,青年近卫军逼宫尚可被视为叛乱谋逆,但国会改选,却合乎国家法制,而国会逾期未选则从法理上动摇了中央政府的合法性。
望着圆明园方向,站在城墙上的段祺瑞足足二十分多钟一言未发,一旁随行的徐树铮等人亦未发一言,以至于城头上静得吓人,甚至连城头执勤卫兵亦不时扭头看看那群达官显贵。
范鸿飞忍不住在心中揣测段合肥的态度,自从戒严令之后,段祺瑞的表现实在让人琢磨不透,一面派人到西北谈和,一面下达戒严令,多次发布公告亦未针对边防公署,甚至于陆军部还电令驻俄模范军以国事为重切记使命,万不可受他人煽动与边防军不和,以酿滔天之祸,成国家民族罪人。
“志翔,我会向总统进言邀请司马进京共商国是!”沉默近半小时后,尽管声音不大但段祺瑞冰冷的声音仍如炸雷一般在众人耳边响起。徐树铮、靳云鹏等国务院幕僚亦被惊呆了,之前总理并没有和众人商议过此事。
“总理今日之举可比当年华盛顿两届退任之举,想国人必会铭记总理壮举!”范鸿飞尊敬地说道,段祺瑞的选择无疑是明智的,但绝不是他唯一的选择,当然其它选择无疑会让他遗臭万年。但单凭其愿意放弃权力之举,就足以让范鸿飞有足够理由去尊敬这位国务总理。
而此时段祺瑞已经径直走下城去,只留下惊诧不已的幕僚。
“总理,为什么?模范军或许阻止不了西北军南下,但西北即便赢了,也会是惨胜,而且我们不是没有机会。”坐在车内徐树铮向沉默不语面无表情的段祺瑞劝谏道,总理在做出决定之前根本没和任何人商量,请司马进京共商国是无疑等于自认失败。
“又铮,我们非要为一场明明打不赢的战争耗尽国家最后一点血气吗?罢了!作总理司马比我好!”段祺瑞悲凉地说道。
两年前在先总统袁世凯临死前对徐世昌和自己执手交待,按照《约法》应由宋卿继任总统,让自己要好好辅佐他。先总统遗言自己一直铭记,当在川作战的张敬尧等将领致电表示愿推举自己为总统时,亦被断然拒绝。两年来尽管苦心经营,勉力维持中央,外人只道总统、总理不和致使府院不和,可却没看到中央政府面临的窘境,当时内无可用之财外无可用之兵,中央只占据名义,如无自己靠过去的威望交情维持,只怕国内战祸早已燃起。现在把国家交给司马,相比自己西北的财力、兵势均可作为中央依持。如此才能解决自清末起地方势大、中央势微之势,司马有中央之名,必会行令改革国内体制,此时段祺瑞只希望自己选择不会有错。
之所以在司马借议会之名表明态度后决定退避,除不愿一世英明因恋权酿战祸而毁于一旦外,三年来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