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0节(1/1)
有建筑,最令人惊叹的是建在山顶的石堡,数千名工人直到两周前才建成,而今天这座气势恢弘的石堡将毁于一次爆炸,完成了这个境头,整部电影的拍摄就结束了。
“雪山女神有三个儿子,老大叫黄河,老二叫长江,老三叫雅鲁藏布江……”耳边响起熟悉的台词,司马看着屏幕上皑皑雪山,xiǎo • diàn • yǐng院的灯亮起来。
“啪、啪……”电影结束,掌声随之响起,这是刚刚完成剪辑的《红河谷》第一次小范围试映,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的有声电影,也是中国第一部弘扬爱国主义、反抗列强侵略的电影,带有浓重的政治宣传色彩。
“把所有汉语对白翻译成英语,制成英语版本,然后送到美国交给华美影院公司上映,中美同步公映。”离开电影院时司马对身边时代电影公司经理张石川说道,然后起身离开小影院。电影是意识形态的输出工具,对此司马深信不疑,西北的宣传工作不能只局限于国内,尽管这部电影不及后世那部同名电影,但是以这个时代的观点来看,无疑是一部“巨片”,再加上它是有声的,司马相信这部电影一定会在美国取得成功。
“共和六年七月两名乌齐藏军私入川界割取牧草,为驻边川军捕获,送交统领彭日升,未审判处以斩首,因而引发藏人不满,于是川藏战事再次爆发。藏军得到英国械弹支持,共和七年一至四月间,连下数城,占领昌都,迫使彭日升投降,并将他们处决,而且伤残降人肢体,于是边军望风而溃,藏军两路进击,七月间与华军在甘孜决战,至今双方于雅砻隔江对峙,川军当前并不占优势。据川报消息,英国驻宁静副领事台克满获息后,已经前抵对峙地区奔走交战两方,试图促成双方签订停战协议,他提出的媾和条件是,川军退驻甘孜,藏军退驻德格,他要求四川方面承认藏军占领昌都、德格等地。”
在车上南宫一向主任介绍目前藏川局势。听到侍从官的汇报,司马陷入沉思之中,自从19世纪末直到现在虽然欧战爆发,英国人无暇东顾,此协议未及实施,可这并不代表英国人野心已死,川边这场规模不大的战事,就已经表明了英国的态度。
“xī • zàng半dú • lì状态是时候结束了。”看着车外的街灯司马心想,不过必须要等西北抽开手之后,现在西北完全陷于战争之中,俄罗斯战事日酣,青海战事未了,在兰州城下,西军磨刀霍霍绑架兰州城十万民众以图自保。此时司马脑中冒出川边战事刚起时蔡锷的一个提议。
“通知司机,改去蔡总指挥那里。”
第163章上将之死
“因而dá • lài十三世静候俄国与外蒙古之间情势的进展,得到外蒙古脱离中国的讯息后,共和三年初与库伦签订蒙藏条约,互相承认彼此为dú • lì国家,加剧北方政府的不安,英国与xī • zàng勾结,致使政府走上谈判桌。共和三年底会议在印度西北的西姆拉举行,由中英藏三方代表参加,三方代表分别是陈贻范、麦克马洪及藏人夏札。会中藏人首先提出六点要求,其主要内容是、中藏划界、在中蒙的宗教权以及对川藏事件的赔偿,陈贻范则以鲜明的历史事实提出反驳,重申中国对xī • zàng的主权。英国提出调停约稿,否定中国主权的申明,并要求划分内外藏,内外藏以金沙江为界,以东称内藏,其事务由汉藏共理;以西称外藏,由xī • zàng政府自理。陈贻范坚决反对,会议陷入僵局,英国强烈要求先议划界,中国无奈应命,经过多次磋刊布后,举国大哗,我国代表没有签字,而此时欧战业已爆发,英国人无暇东顾,此协议未及实施。”蔡锷介绍xī • zàng现况和历史背景。
一直静等松坡介绍完前因后果,司马才提出此行的目的。
“松坡,先不谈这些,这些事情咱们都知道,他dá • lài十三世亲英也罢、仇英也罢,英国佬贼心死不死都与我们无关,中国的事不需要顾忌他们,我想问一件事,现在蒙军进藏时机是否成熟?以川边战事为借口进藏如何?”
司马的提问让蔡锷一愣,但随即释然,司马这时候跑来找自己谈xī • zàng问题,除了准备对xī • zàng动武之外,绝无其它理由。早在川边战事刚起时,蔡锷就曾考虑过在疆藏一带佯动以图牵制xī • zàng,但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还是武力彻底解决xī • zàng问题。
“川边战事自然是最好的借口,而库伦蒙军自建成以来,除了剿灭三音诺颜部叛乱之外,一直以来都闲养着,藏军装备落后,战斗力较差,蒙古进藏可以全部用骑兵部队自青海长驱直入拉萨,如此既可解决xī • zàng诸事。蒙军进藏可巩固边防,但最重要的是利用蒙军进藏加深蒙藏矛盾,避免蒙藏合流。几百年来每当xī • zàng生变时,鞑子皇帝首先想到的就是蒙军,不是因为蒙古人的战斗力,而是因为蒙古人的信仰,蒙古人和藏人皆信喇嘛教,共信活佛,两者一旦合流后果不堪设想,蒙军是咱们最好的选择,而且我们不需要支付高额抚恤金,所需后勤补给除dàn • yào外粮饷均可就地征缴。”
在西北收复并取消蒙古自治后,按蒙古分治计划,将蒙古分成车臣土谢图省、扎萨克图省、三音诺颜省、柯布多省四省,省长由边防公署直接派员担任,而四地汗王、勋贵则被纳入富有西北特色的议会行参政议政之权。
一年多以来,随着近万武装农场和数十万移民进入蒙古,蒙古人口构成正在发生转变。变化最大的当数库伦,过去库伦城有半城男之说,千百年来旅蒙商号只有男掌柜和男伙计没有女人。而现在库伦城至少在表面上看来和国内中等城市并没有什么区别,大量关内移民已经改变了这座城市。
随着边防军在西伯利亚投入兵力逐步增大,库伦城则成为边防军后勤补给重要中转站,一年多以来形成了一个以库伦东北处的乌兰花基地为中心的兵站,以占地面积庞大的红城军营为中心分布着乌兰花储运站、空军乌兰花基地、乌兰花野战医院等等一系列军事基地,形成库伦城此时一个特点,兵比民多,基地比城大,而蒙古守备军军营则位于红城军营一旁。总兵力达两万三千人的蒙古守备军是一支军官来自西北,士兵完全由蒙古人组成的军队,这些蒙古士兵大都是从前蒙古官军中挑选精锐编成。
之所以建立蒙古守备军原因很简单,是为了实施以蒙制蒙的策略,比如去年镇压三音诺颜汗王叛变时,当时蒙古官军就发挥了积极作用。西北军不方便做的事情蒙古官军却可以做,三音诺颜汗王全族皆死于蒙古官军马刀之下。
蒙古守备军军营操练场上和平时一样,百人一堆、数十人一团围在一起观看摔跤比赛,摔跤从来都是蒙古男人的最爱,蒙古族摔跤起初具有很大的军事体育性质,主要用来锻炼力量、体魄和技巧,而在蒙古守备军中,则是作为格斗军技。
在众人围成的圆圈内,两个穿着西北军土绿色t恤的蒙古士兵一边发出轻喝,一边左右围跳,他们并不急于进攻对手,而是利用身体语言挑动对方向自己发起攻击,从而发现对方的弱点,出其不意的将其摔倒,同时借助跳动消耗对方体力,伺机发动攻势。
几个围观摔跤的士兵看到一名军官走过来,连忙立正,同时用生硬的汉语问好:“长官喝!”原本尚在围观摔跤的士兵一听,连忙散成三排立正。
自从蒙古官军改为蒙古守备军以来,为了能更好的控制军队,在守备军中甚至比边防军更强调官兵之分以及上下级观念,对长官要无条件服从和高度尊敬,违者必受严惩,军中秩序依靠军中严肃的军阶观念形成,见到长官问好立正是铁一般的军纪。看到自动排成三排的士兵,经过的军官回敬军礼,他只是途径训练场而已。
见长官走过去,一个蒙古士兵轻松的长出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