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9节(1/1)
了半盒咸面汤。
“咕嘟、咕嘟……啊!”尽管半个小时之前那个叫帕热西姆的军官的讲话把大多数人生存下去的信念一点点的击溃,但是当战俘们喝到热腾腾的咸面汤时,却沉浸在几十天来第一次吃到热饭的兴奋之中,尤其是热腾腾的面汤进入肠胃的时候,那种久违的暖暖的感觉让大多数战俘重新燃起了生存下去的希望。
“或许这里并不算太坏。”喝完热面汤后被获准在战俘营内四处走动的史密斯心中如此说道,只要帮他们修完铁路,就能得到自由,这至少让史密斯看到一线活着回到妻子莱斯尔和女儿雪丽身边的希望。
……
和这个时代其它各省的行政学校不同,西北行政征学校更像后世的公务员短训班,政府招募的公务员都在这里接受时间长短不等的学习培训,西北地方公务员大都在此接受过培训,说其是西北地方官员的摇篮一点都不过份。
“……而在历史上,人们为了区分内地的回民与xīn • jiāng地区的维族,一般把xīn • jiāng地区和来华阿拉伯与波斯穆斯林称之为‘缠回’,即缠着头巾的回教徒,把内地回民称之为‘汉回’,所谓‘汉回’就是信奉了回教的汉族。你们要清楚一点在xīn • jiāng省220万人口之中,有90%系缠回,汉族仅占7%、汉回占2%、而蒙古人则占1%,在人口构成上xīn • jiāng省不同于国内任何一个省份。也正因为如此,决定了我们在xīn • jiāng执行的特殊政策,国家要巩固边疆以御外侮,根本手段之一是同化当地土著民族,这是自清代起治疆的根本核心,但是让人遗憾的是,虽然前后已经百年但是汉族教育却始终无法同化缠回。”
在行政学校大教室内石维新给面前三百二十五名学生上课,从前清光绪年间就在xīn • jiāng担当师爷的石维新对xīn • jiāng的一切再熟悉不过,正因为如此才被从xīn • jiāng调到行政学校担任老师。
“无法同化缠回是治理xīn • jiāng最大的问题,这就意味着缠回永远都不可能成为我们在那里的依持,对待缠回问题我们更多的是采用自左帅西征起采用的办法,即管理上依靠缠回贵族、大地主、大商人,借他们之手管理各地缠回,在统治上则依靠各地兵屯、民屯的汉民或汉回。”
“xīn • jiāng建省后,开始进行大规模兵屯,而兵屯以营为主要建制,一营500人左右;以哨为基层单位,一哨90人左右,分别由营官、哨长、什长兼管。各地民屯,分别由道尹、知府、同知、知州、知县、县25分级兼管。共和后兵屯转为民屯,但仍然保留军事成份。兵屯以及民屯是我们最重要的依持,你们必须明白这一点。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之下,你们在处理事务的时候必须要维持几十年xīn • jiāng地方官员处理当地事务时的做法,偏向于兵屯、民屯内的汉人居民,记住无论在何种情况之下,这是在xīn • jiāng做好事务官员的根本前提。”
石维新在说最后一句的时候,几乎一字一顿的提醒这些青年,他们还太年轻,或许并不知道怎么处理这些问题。
“你们知道为什么蒙古人用不到1%的人口统治了xīn • jiāng近600年,除了象我们利用当地贵族、地主以及大商人之外,他们还远比我们要更为残忍,在蒙古统治时代,如果有一个蒙古人死在缠回聚居区,方圆十里内所有缠回都会……咔!”话音一落石维新略带笑意用手比划了一个众所周知的手势,在石维新看来,蒙古人的统治无疑是最为成功的。
“1%的蒙古人依靠铁腕管理xīn • jiāng六百年,占据xīn • jiāng最富庶的土地,这一切随着准噶尔的覆灭而宣告结束。我们在xīn • jiāng执行的新政是在结合蒙古以及前清治疆经验制定的政策,在以后你们会了解新政的内容,但是必须牢记一点,永远不要吝惜使用武力来解决问题,武力可以激起人们的反抗,但是同样可以让人们屈服。”石维新的话音一落整个教室立即响起一片交头接耳声,看着台下面带兴奋的学生,石维新明白这些学生会在未来成长为合格的事务官员。
第131章xīn • jiāng
地处天山南北的xīn • jiāng地区,自光绪十年xīn • jiāng建省之后,经过多年的恢复发展,至共初时期生齿日繁,需用日增,商务亦蒸蒸日上,不仅羊毛等经甘肃、绥远各省大批外运,与西北区特别是俄国民间的商品交流亦非常频繁。在共和六年之前,xīn • jiāng省对区外的贸易,十有bā • jiǔ为俄国人所操纵,除谷物、小麦、面粉、食盐、干果等物品多输往外蒙外,该省绝大部分原料、半成品以及日用工业制成品的输出入对象均是俄国。
受限于恶劣的交通条件每年向包头方面输出的,仅为皮毛、干果等,由包头输入的,也仅是少量杂色布匹。共和三年欧战爆发之后,因货物来源下降俄国商行对xīn • jiāng工业品输入一落千丈,而xīn • jiāng对俄国农矿原料出口亦随之日益增长。而共和六年二月突厥斯坦自由军团起义后,xīn • jiāng对外俄贸易即告中止,但随着xīn • jiāng被西北吞并以及科布多入疆简易公路的投入使用,xīn • jiāng的原料以及半成品开始大量输入西北,而西北工业制造品大量输入至xīn • jiāng。
坐在卡车上的田奉清见到天山脚下这片美丽的牧场,虽然时值盛夏,但是这里的气温却只有十度左右,以至于田奉清在进山后就改穿春装。
“蓝蓝的天空,辽阔的草原,洁白的羊群……”仿佛歌声在耳边响起,眼前美丽的牧场让田奉清不禁有些陶醉。两辆卡车组成的车队一进入牧场立即引起牧民们的关注,尽管他们不是第一次看到不用马拉的大车,但是仍然对“吃油”大车心存敬畏。
现在牧场中已经见不到孩童追赶大车时的叫喊声。自从义务教育法案普及后,儿童大都在四十多里外村子里的公民学堂读书,吃住都在学校之中,一年只有放寒假时才会回到牧场,他们平日在学堂公地上劳动,以挣取寄宿学校的伙食费。半个多小时前路过学校时,田奉清还给学校带去了商会捐赠的物资,对于把缠回学生送到学校里接受汉式教育,迪化商会当然是大力支持。
“那尔苏巴依。”刚一跳下车田奉清就看到走出蒙古包的那尔苏巴依,于是立即热情地和其打着招呼。
“田先生,您来了,实在太感谢您了,劳您这么远给我们送绵羊。”满面笑容的那尔苏在招呼田奉清时,不时朝其身后的卡车看,当看到卡车上铁栏中肥大的绵羊发出“咩、咩”叫声的时候,脸上笑意更浓了,绵羊在那尔苏眼里,就如同金元宝一般诱人。
“一共四百三十头母绵羊,外加三十五头种羊,都在这了,不出三年你的牧场里至少会有万头绵羊,到那时那尔苏巴依您即便是坐在屋子里,恐怕也有数不完的钱,不出五年,整个天山都会传颂那尔苏巴依的富名。”田奉清指着身后的卡车笑说道。
这些绵羊是田奉清应眼前那尔苏的要求从迪化种羊场中带来的美利奴绵羊,这些绵羊原本是提供给移民农场和xīn • jiāng上层的十六王公,这次之所以卖给那尔苏,是因为一年多前他对自己的帮助,否则怎么轮也不会轮到他的头上。
相比于xīn • jiāng本地绵羊美利奴绵羊的产毛多出四、五倍,而且毛质更好。随着国内外对于毛呢以及毛线的需求日盛,现在各商行的羊毛定价是一百斤羊毛能卖25块钱,价格较之过去增加了一倍有余,羊毛现在在西北各省等同“软白银”。而西北推出产毛量惊人的美利奴绵羊,也因此受到从蒙古到xīn • jiāng牧民的欢迎和追捧,而这也成为笼络王公贵族的最好工具。
“田先生,那尔苏真不知道如何感激您,用你们汉人的话说,一切尽在不言中,将来田先生若是有用到那尔苏之时,那尔苏一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看到如黄金般迷人的美利奴绵羊,那尔苏激动地说道,这些绵羊给自己带来的财富,自然不需要田奉清多言,否则那尔苏也不会在月前到迪化找田奉清买羊,自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