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节(1/1)
一名少校和一名士官生愿意和自己一起上岸,其他人都拒绝了康特琴科的提议,没有人愿意冒着生命危险重新回到岸上,把自己的生命交给那些失控的水兵们掌握。
“康特琴科中校,对于您的勇气和爱国之心我持以万分尊敬,但是你要知道一点,如果将你们送上岸后,我们就不能再保护你们的生命安全,那些失控的水兵会做什么,不是米基和我们能够阻止的,我想或许等一切都归于平静之后,新的俄罗斯仍然需要你们这些优秀的海军军官。”听到康特琴科中校请求后奈特上将开口劝道。
尽管奈特上将和米基耶夫斯基现在有了一定的私交,但是对于他们未经审判就处决军官的做法却不敢认同,而在和米基耶夫的谈话中,奈特知道米基耶夫斯基根本无法或者不愿意阻止士兵的自发行为。身为海军对于同行的尊重或者人道主义的考虑,奈特上将都不希望在自己避护下的俄罗斯海军军官发生什么意外,即便是他们主动要求上岸的情况下,奈特上将知道他们上岸后,也许很快就有可能被那些bào • dòng的水兵们处决。
“奈特将军,也许我们上岸后很有可能被水兵们处决,但是作为一名俄罗斯军人,我们不能在日本军队入侵我们国家的时候,在安全的地方袖手旁观,所以,请您答应我们的请求!”尽管知道奈特将军说的是实话,康特琴科仍然坚持自己的选择。
“康特琴科中校,你们的勇敢和爱国行为,必定会被世人铭记。”见无法阻眼前的这三名军官,奈特上将开口说道,同时向这三名军官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眼前这三名军官的行为赢得了奈特发自内心的尊敬。
十数分钟之后,停在泊位上的布鲁克林号装甲巡洋舰放下一艘小艇,坐着小艇的康特琴科和另外一名军官以及一名士官生抱着卫国的思想离开了美国人的庇护,只不过他们刚刚上岸,码头上负责警戒的水兵们在他们离开小艇之后,在小艇上美国水兵们的注视下,将康特琴科中校和另外三人押到港边,随后十几名水兵提着步枪站成一排,然后举枪对着他们。
“愿上帝保佑吾皇!让国家的光辉,领导我们……”被推到港边的康特琴科中校和另外两名军官看到这一幕后,知道了自己的命运,随后三人大声唱起了早已被废止的国歌,歌声未完枪声响起。
“天!这一群混蛋!这是谋杀!不!是屠杀!”入耳枪声,从望远镜中看到康特琴科中校和另外两名军官被水兵们直接在港边处决,然后水兵还把尸体踢到了海里,看到这一幕的奈特上将大声咒骂着,但是此时奈特上将却只能站在布鲁克林号的舰桥上目视屠杀在自己眼前发生。
舰舷边二十三名未上岸的海军军官同样目睹了这一切,尽管他们脸上充满了悲愤的神情,但却也只能静静地看着,看着自己的同僚被水兵们枪杀,此时红色的晚霞将金角湾的海面映成了红色,似乎和多天前水兵对军官屠杀时一样的。
“将军,华盛顿电报!”这时尼尔斯舰长面带喜色说道,尼尔斯早就看不惯符拉迪沃斯托克bào • dòng的俄国水兵,现在终于可以恢复符拉迪沃斯托克的秩序了。
“这是……让我们配合从边界地区开来的中国军队占领符拉迪沃斯托克?白宫已经决定出兵西伯利亚了!我们和中国人一起行动!”看着手中海军部发来的电报,奈特上将有些不可思议,难怪海军部在得到自己的报告,说明日本要用武力攻取符拉迪沃斯托克,希望暂时退出金角湾以避免被误击的情况后,海军部仍然命令自己留在金角湾等候进一步命令,海军部是在等待外交部和中国军队进行协调共同出兵西伯利亚,现在看来中国人应该已经被外交部说服了,下面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等待和中国人联合行动。
“嗯!如果时间没错的话,现在日本舰队也应该已经快到了!”奈特上将对尼尔斯舰长说道,奈特上将朝两天来一直未熄火的日本海军朝日号海防战列舰望去,奈特上将很想知道如果日本人知道中美两国将联合干涉西伯利亚,不知道他们会是什么表情?而此时“肥前”、“石见”两艘战列舰护送着“常陆丸”已经驶到了符拉迪沃斯托克航道出海口外的krylev岛外海域。
第72章
绥芬河是发源于长白山麓注入日本海的一条中等河流,当它于万山丛中蜿蜒而来,接近边境时,突然舒展开了腰身,形成了一个冲积平原,这就是东宁平原。中东铁路在设计中就是沿着这条绥芬河谷进入中国境内的,第五站就建在河岸的三岔口村,因此,五站也就叫做绥芬河站,但是修建过程中,忽然发现从河谷平原穿过太平岭地段的地质结构极其复杂,不得不向北移动50公里。
于是,绥芬河站就远离了绥芬河而来到这个海拔500多米的山坡上,中东铁路通车后,来自俄、日、朝、英、法、意、美等国的使节齐至,化和建筑,一时间,小小的镇子上同时飘扬着十八个国家的旗帜,时称“旗镇”。
从铁路修建那天起,这座因铁路而兴的小镇便成为俄国中东铁路附属地的一部分,中国失去了在这里的主权,在西北军占领哈尔滨之后,霍尔瓦特签署了投降协议,从东宁县开来的吉林陆军第十一团,驱逐了车站内一个连的俄军护路队,然后接管这座因铁路而兴的市镇。
一周前的夜晚,当一列火车驶入镇上那座俄罗斯风格火车站后,从火车上跳下的西北边防军三十一师两个营迅速解除了车站内以及镇上吉林陆军武装,随即接管了这座边境城镇,在随后几天之中,边防陆军第三十一师全师一万六千多名官兵外加一个榴弹炮团近两万兵力进驻边境地区。
“快!你们两抬dàn • yào箱!”
“水桶……”当几列火车前后驶入这座俄罗斯风格的火车站后,车站就变成了绿色的海洋,站内充斥着官兵们的嚷嚷声,有喊人的、有下达命令的,有维持秩序的,虽然声音有些杂乱,但是秩序却井然有序,各个单位都是按照既定计划,以连队加直属排的方式携dàn • yào物资,按照既定编号登上闷罐车厢。
“机枪排、机枪排分散,一个班进一节车皮!随车带上六个基数的dàn • yào。”站在站台上的傅作义大声地喊着,生怕自己营里的机枪排像过去一样,都集中在一节车皮里头。按照师里命令,机枪排分散上车之后,就要把机枪架起来,按左右左分列枪口对外,以提供机枪火力掩护。
谢子良的机枪班刚一上车,就将机枪架在车厢左边已经切开的一个机枪射孔后,枪口对外伸出一部分,再加上车内步兵连的九架轻机枪,现在一节普通的闷罐车,就变成了一个拥有多架机枪火力的“装甲”列车,当然如果车厢内侧仅只挂着两块不到一米高的钢板的闷罐车也算是“装甲列车”的话。
“装甲列车前导开路,全师和加强榴炮团所有人员装备分乘五列火车进军海参崴!这么个进军法基本上和行军没有什么区别。”望着前导的zl-3号装甲列车马晓军对身边的参谋长说道。zl-3是边防军在哈尔滨俘获得俄国装甲列车,也是边防军目前在中东铁路上仅有的一辆装甲列车,在进行改造加强了火力之后,这是它第一次投入战场。
“我的师长,至少这前一百公里差不多就是行军,不到双城子根本就碰不到成建制的俄军,不过那里也只有一个营又一个连的俄军和六百多名赤卫队员,至于路上零星的俄军和赤卫队,光是靠这五列被整成机枪刺猬的列车,就能把路上可能的袭扰给收拾了。”见师长这么说伍湘鸣便回答道,不过在心里头伍湘鸣还有些担心另一个问题,这两百公里,那些俄国兵会不会破坏铁路,这才是伍湘鸣最担心的。
而边境对面ogran0hn镇火车站的俄军,仅仅不过只有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