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节(1/1)
中发生了一些事情,但是鲁想脑中所想所思的是部队,是打赢这场战争,而不是在这里陪她。
“带……我……走!”尽管不知道他说些什么,但是娜加还是下定决心要跟着眼前这个男人,这个自己从沼泽中救回来的男人,自己认准要跟定的男人。
“行!过两天咱们就走!”听到娜加要和自己离开这里跟自己走,鲁想连考虑都没考虑就答应了下来,如果没有这个女人,鲁想知道当时发着高烧已经三天没吃饭的自己,恐怕早已经化做沼泽中的白骨了,她要和自己一起走当然要带着她。
几个小时之后,当鲁想带着娜加离开三角洲地带的时候,在数百公里外西北军前沿阵地仍然一如既往的寂静,对上乌金斯克俄军的炮击不是持续进行的,现在早已经演变为偶尔的骚扰射击,就像狙击手的射杀一样,只是为了扰敌而已,在没有接到进攻命令之前,会一直这么进行下去。
唐努乌梁海师师长冷御秋这几个月同样非常郁闷,几个月的等待除了坐观空军轰炸之外,唐努乌梁海师近二万七千多官兵,就是在这里打一场静坐“战争”,如果这也是战争的话。原本在唐努乌梁海师主力到达上乌金斯克之后,冷御秋以为可以打一场轰轰烈烈的攻城战,歼灭俄守军占领上乌金斯克,切断西伯利亚铁路,后继部队到达后,唐努乌梁海师可以沿铁路线向东或向西展开进攻,无论目标是乌拉尔山或是海参崴,冷御秋已经作好了一切准备,好好打赢这场事关国家复兴的战争。
可是当唐努乌梁海师兵进上乌金斯克之后,随着司令部一纸命令,唐师两万七千多名官兵就变成了土拨鼠一般,在上乌金斯克以南练习起了土木作业,这里成为一个大型土工作业训练场,官兵除了按照教科书上的要求构建防御工事,然后就在战壕内苦苦等待进攻的命令,再也没有任何事情,后来增援至此的部队也是同样,仅仅只是在这里挖战壕,然后在战壕中等待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下达的进攻命令。
为了让部队官兵消磨时间,以免磨掉身上的锐气,身为前敌总指挥的冷御秋只能变着法的折腾上乌金斯克前线的部队,从最初土工作业比赛,到完备工事创新赛,再到现在每周轮换部队在周围森林地区,进行寒带森林地带作战练习,所有一切只是冷御秋为了让部队保持士气,作为军人冷御秋明白这种没有战事枯等往往是最消磨士气的,有时候甚至于比死亡更可怕。
“这一天又熬过去了!电报司令部:今天!北线无战事!”从望远镜里看着幕色渐笼的天气,对了一下手表上的时间,冷御秋对身边参谋军官说道,一天又是这么平静的过去了,除了偶尔传来狙击手的枪声,就是稀落的炮声,当然少不了还有空军的轰炸。
第60章啊!海军!
海洋!海军!在共和六年的中国,甚至于百年后的中国,只要提到这两个名字,热血未尽的国人们所联想到的就是耻辱和悲痛。1840年满清闭关锁国的大门被从海上驶来的英国舰队打开,从那时起,海洋掀开了中国近代史让人倍觉耻辱的一页。
从那一天起,无数仁人志士就高声呼吁巩固海防、建立海军,在隆隆火炮声中,一次、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刺痛了每个中国人的心,满清再也不能以“天朝大国”自傲,面对水师次次败绩、同胞的鲜血、国土的沦丧,朝野上下有识之士再也坐不住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以夷攻夷”等主张充斥中华大地,满清面对对外作战接连败北的局面也深感海防的重要,痛下决心对旧式水师进行革新。
在1866年,清廷批准闽浙总督左宗棠的奏折,在福建马尾设立总理船政事务衙门,并开设造船厂和水师学堂,迈出了建立近代海军的第一步,到1875年5月30日下令由沈葆祯和李鸿章分任南北洋大臣,从速建设南北洋水师,并决定每年从海关和厘金收入内提取400万两白银作为海军军费,从那天起,中国近代海军开始走上正轨。
时间过了整整十三年,1888年12月17日,在旌旗飘扬的刘公岛上,满清正式宣告北洋水师成立,同日由刘步蟾等将领参与制定的《北洋水师章程》也由满清颁布施行,中国人再次拥有了一支近代海军。在北洋成军六年后,随着大东沟海战硝烟散尽,这支寄托国人厚望的舰队战败了,尽管在战斗中舰队水兵和军官用低劣、老朽的武器顽强战斗,尽管连身为敌人的日本海军也对其表现出了极高的敬意,称“敌军终未升起降旗,一直奋战,死而后已,当可瞑目海底”,但随着北洋的覆灭,中国的海魂和自信均毁于一旦,北洋之后无海军。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虽由君主政体走向共和,但国家本身与周遭的环境并不因政体的改变而有所不同,中国仍然是列强割据势力范围的半殖民地,国家财政依然穷困凋敝,此时的中国海军舰队实力以四万五千余吨排名世界第十六位,将校军官以及水兵不足一万名,中国舰队是以海防炮舰为主,并无战斗舰之类的装备,所以远洋战力比列在中国之后的希腊丹麦等小国还不如。
京城铁狮子胡同1号,北方政府海军部,原和亲王府,清雍正第五子弘昼封和亲王之府邸,共和以后改成了北方政府海军部,正是这里管理着那支在清末海军基础上建立的民国海军,一支虽拥有大多数沿海良港,却被挤到一个烟台港的弱小海军。
望着这座欧式建筑风格的海军部和它灰色的砖墙,沈鸿烈不禁感慨万千,对于这里沈鸿烈并不陌生,自日本海军学校留学归来,从共和三年起,沈鸿烈在这座建筑中参谋部五处工作了整整三年,直到共和五年,派任赴欧洲观战团海军武官,随英国舰队参加对德作战。
“成章!不!沈校长!您怎么得空从您那铁葫芦港里来这啊!”就在沈鸿烈感慨万千时,突然之间在沈鸿烈身后传来带着闽省口音的招呼声,招呼声中带着戏谑的意味,在这里听到闽省口音的官话并不让人觉得奇怪,反而如果听不到,才会让人觉得有些奇怪。中国近代海军起源于福建,故海军以闽籍人居多,尤其是海军的中高级军官,大都由闽籍人担任,进入共和以后,北方政府海军部、海军司令部基本上是由他们把持,其所属各舰队的司令、舰长,也大都由他们担任,在闽人居多的海军部大门外,听到闽省口音实不为奇。
“林司令,卑职是来海军部取北海警备舰队的批文。”回身一看是第一舰队司令林颂庄,沈鸿烈连忙立正敬礼同时言语谦逊地说道,论军衔沈鸿烈只是海军上校,而林颂庄是海军少将,论资历,林颂庄投身海军之时,沈鸿烈才考入马尾船政学堂,所以在其面前沈鸿烈只能持后辈礼,尽管心下沈鸿烈对林颂庄等闽系海军将领并不感冒。
一直以来,这些闽系海军将领对海军内非闽籍军官、非船政学堂出身军官,都是尽量予以排斥,甚至于在海军中形成非闽籍、非船政不得上船的不成文规定,在海军中非闽籍人与闽籍人的矛盾,非一日两日,正因为如此沈鸿烈虽然面上恭敬,但也只局限于此而已。
用凌霄极为极端的话说,现在中国海军之中闽系将领值得尊重的还没有出生,在海军中非闽籍人与闽籍人的矛盾,缘自于闽系将领狭隘的地域观,他们对同僚不论才能仅只以地域之分进行打压的做法,很难赢得沈鸿烈的尊重。至于眼前的林司令称葫芦岛港为铁葫芦,是海军和第一舰队对葫芦岛港完善的岸防,尤其是对装甲炮塔即羡慕又妒忌表现,所以他们现在大都是把葫芦岛港称为铁葫芦,对于由多个装甲炮塔保护的葫芦岛港倒也算名副其实。
“北海警备舰队!最近烟台不少人都到葫芦岛去了!”听到北洋警备舰队之名林颂庄不由挑挑眉头,对于西北弄的这个北海警备舰队,林颂庄和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