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节(1/1)
式shǒu • qiāng弹匣内装有八发子弹,现在最后一个弹匣已经打出了七发子弹。李念慈想站起身来,但是腿被击断的他试了几次都失败了,那些端着步枪逼近的俄军愣愣看着试图撑着断腿想站起来的中国飞行员,他们不明白这名中国飞行员想做些什么,持枪的俄军选择了放缓了脚步,想看看他想做些什么。
几次的努力尝试着站起来都失败后,李念慈便用左手支撑着身体挪动着身体,让自己面对南方,面对着祖国和家乡的方向,望着南方的天空,天空还是和先前一般的蓝,只是可惜自己再也没有机会在空中体验那风驰电掣的感觉了。望着南方的天空,李念慈想起南京在等待着自己的家人,和那个在信中告诉自己等自己功成返乡时就嫁给自己的女孩,还有自己愿意为之付出一切的祖国,还有来时主任到基地视察时那句淡然而坚定的嘱托。
随后,李念慈面带着说不明意味的笑容,扫视一眼周围已经逼近至咫尺之距的俄军,随后高声吼道:“中国无被俘之空军!”接着举起了紧握在右手的配枪,顶住了自己的太阳穴。
“砰!”枪响了,五式shǒu • qiāng的枪声依然是那么清脆,一股殷红的鲜血像一道彩练,伴着李念慈侧倒的身躯,洒落在这片长满青草的森林土地上,侧倒在地的李念慈睁大眼睛,依然看着南方,看着祖国的方向。
逼近至咫尺的俄军士兵,有些不敢相信的呆滞的看着眼前这一幕,刚才的那一声吼声,和那一声枪响,竟惊得他们浑身一颤,他们几乎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在这里所看到的一切。对于常驻哈尔滨中东铁路护路队第三旅而言,在中国那几年,他们接触了太多的中国人,对于中国人他们并不陌生,在他们看来愚昧落后、怯懦自私就是中国人的代名词,但是眼前这名中国飞行员改变了他们一直以来对中国人的印象。
而现在眼前这一切,深深震惊了每一名目睹了这一切的俄军官兵,眼前这名用最后一颗子弹自戕殉国的中国飞行员,和他最后一声怒吼注定刻入每一名俄军官兵的灵魂深处。
在数千公里外的南京汇文女子中学一间教室内,一名正在上课的面貌清丽的女学生,突然感觉到心间莫名一阵刺痛,情不自禁朝北方望去,看着教室外天空和空中的飞鸟,好像他就正驾驶着飞机在白云蓝天之间自由飞行着一般,正在听课的女孩忍不住笑了笑,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泪水却流了下来。
第37章死亦何妨
“嘟!……”伴着一阵火车汽笛声,一列车头前悬挂着白花的特殊专列,驶过了位于泺口的黄河铁路桥,在驶入铁路桥的时候火车车速便放缓了许多,在火车经过泺口镇的时候,早就等待在铁道两侧披麻戴孝的人们立即燃起早早就铺在铁路两侧的鞭炮,搭在铁路两侧路上祭棚边悬挂着挽联,上书“忠义卫国士”“鲁省好男儿”。
这列从张家口驶来的特殊专列,从张家口车站出发以来,这不知道是经过的第几个市镇,每一个市镇都可以看到当地民众自发披麻戴孝等在铁路两侧,还有建在路边的路祭棚,在经过车站专列放缓速度的时候,站在车站边的铁路护路队或者政府军警,都会对着火车行着持枪礼。
“兄弟们,到家了!”身上穿着军礼服的李山林端坐在车厢中,看着火车驶过铁路桥,看着车外鞭炮燃起的硝烟,知道即将到达目的地济南后,于是便戴起了白色的手套,然后站起身端整着军装,以让自己看起来不会有损军风。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李山林打心眼里并不愿意承担起现在自己所执行的这个任务,看着车厢中身着礼服、持枪端坐在地的战友,李山林知道没有战友,没有任何人想要承担现在这个任务,如果永远都不需要执行这类任务,那该会有多好。
这列被报纸上称为“英灵列车”的专列,上面的乘客除了奉命执行葬礼仪式的西北军官兵外,就是专列上军棺中186名山东籍第七旅牺牲官兵的骨灰,因为他们并没有留下遗嘱,所以按照西北军规定,他们将会被运回家乡安葬。
因为司马个人决定,所以在西北军中形成了一种观点,国家应该承担安葬阵亡军人的责任,军人葬礼是庄严而神圣的国家义务。一面中国国旗覆盖于灵柩之上,象征着这位阵亡军人曾为国家服役,为国家利益付出自己的生命,阵亡军人的葬礼在西北军也有一套专门的法定仪式。
当这列搭运着阵亡将士的列车驶离张家口后,得益于报界的宣传,全国上下都知道了这列专列上特殊乘客的特殊身份,在铁路沿线市镇的民众,自发的为这些为国尽忠的将士搭了路祭棚,尤其是在山东。第七旅官兵有六成出自山东省,打响这场卫国战争第一枪的第九营,除了五名西北军补充军官和军士外,更是从营长至士兵都是山东人,在买卖城战役期间,有1864名山东籍官兵阵亡,占买卖城一战中第七旅阵亡官兵半数之多,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有现在这么一列被称为“英灵专列”的出现。
“回来了!”
“他们回来了!”车头前悬挂着白花的火车缓缓驶入济南火车站的时候,早早就等待在车站外的人们,立即大声呼喊道,声音中带着一种压抑的痛苦,这些在三千公里外为国尽忠山东健儿们的英灵,今天终于回家了。
“呜炮!迎卫国英灵返乡!”在火车缓入车站的同时,随着穿着整齐长官的口令,在站台边排列整齐的六门37毫米克虏伯行营炮,立即在操作官兵操作下,鸣炮迎接他们回家。
“咚!咚!咚!”在礼炮声中,这列搭载着英灵灵柩的专列缓缓地在济南火车站停了下来,随即火车拉响汽笛,伴着礼炮声的汽笛声久久不能停息,始终回荡在济南火车站天空中。前来迎接英灵的人们看到先前两节客车车厢中上百名西北军官兵先行下车,这些西北军官兵,都是穿着军礼服,表情肃穆,下车后便立即自觉排成队,每十二人一队,六人持枪站立在后货车车厢门旁。
“哗……”货车厢铁门被拉开的瞬间,迎接英灵们回家的家乡人望着车厢中密集的灵柩,整个站台立即哭成了一片,站台被前所有未有悲哀所笼罩着。
“士兵们!您的功勋将永远被后人铭记,您用生命忠诚实践了您的诺言!西北军以您为荣,祖国以您为荣!现在……你们回家了!”在车厢被打开的时候,李山林冲着车厢内第七旅阵亡将士灵柩行着军礼,同时大声地喊道。此时济南火车站,被一片肃穆气氛所笼罩着。
……
位于色楞格河和其支流楚库河交接河口处,色楞格河和楚库河冲积三角洲的克斯格鄂要塞,是一座始建于17世纪末的要塞城市,两百年前,一百多名俄罗斯士兵正是从克斯格鄂要塞出发,在当时的边境处,建立了恰克图商城,两百多年来,一直扼守着色楞格河通往下流城市的上乌金斯克水陆通道。
克斯格鄂塞距离恰克图约9公里,距离上乌金斯克约一百二十公里,作为通往上乌金斯克最为重要的水陆枢纽,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太平洋舰队第二海军陆战旅到达上乌金斯克之后,立即乘船进抵克斯格鄂塞,以城中的克里姆林为核心,在这片冲积平原上构建了数道防御工事。
几天来,第二海军陆战旅六千多名俄国士兵和上万名征调的布里亚特劳工,利用从附近森林砍伐的大量木料,将整个克斯格鄂塞修建成为了一个二十世纪野战克里姆林。用大腿粗的木料和厚实的覆土建成的种类繁多野战工事分布在克斯格鄂塞城内外每一个角落,甚至于连同野战炮,也被陆战旅士兵们像在海岸防御时一样,将其安置在坚固的野战工事之中,而从河边开始密布的铁丝网更是成为了死亡陷阱。
第二海军陆战旅的官兵想把这里变成第二海参崴,或者说第二个旅顺,尽可能迟滞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