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节(1/1)
油路上行驶着。柏油路上正要觅食的小鸟被轿车的行驶时产生的嗓音惊飞,这辆奔驰汽车的车头处。挂着一面红底两颗黄色四角棱星的中将标识旗,红底黄星的将星旗在此时显得是如此耀眼。任何一个了解西北的人看到这个车牌的时候。都会了知道这辆汽车的主人是谁,整个西北只有一人犹如此之高的军衔,那就是现任民团总指挥——蔡锷。
在蔡锷和蒋百里来到西北之前,作为西北民团总团长的司马,却根本没有军衔。在西北民团之中最高军衔只不过是上校而已。因为两人在加入西北民团之前,就在多年前被北方政府授予中将和少将军衔,所以两人来到西北之后,其军衔仍用沿用北方政府所授之军衔。只不过军衔变成了西北式军衔。
“希望我的选择是正确的!”端座在车后身着中将制服的蔡锷看着距离军官学校越近的时候。想到几天前在司马的书房里和司马之间的那次谈话,于是在心底自语到。
这几天蔡锷一直在犹豫着自己的选择的正确性,虽然蔡锷本人并不赞同联邦制。但是却也不愿意看到一个独裁者出现在中国,就像几年前一样。但是在看到西北和内地的差别的时候,本身就崇尚军国民化的蔡锷开始犹豫起来,正是因为如此,此时的蔡锷才会如此的举棋不定。在集权高效的军国民制和现行的松散、混乱联邦制之间,蔡锷知道自己的选择。但是同样为自己的选择而感觉到一丝犹豫。
作为一名军人。更多的时候蔡锷希望自己做做一个纯粹军人,尽可能的排斥在政治之外。但是很多时候蔡锷总是发现自己身不由己的搅入其中,就像现在一样。军人不干涉政治,一直以来这是蔡锷的基本信条,之所以如此。更多是因为蔡锷本人意识到持有武力的军人任意干涉政治地危机。
如果说政见不同,就以武力为后盾的话。很有可能会破坏本就脆弱和和平。毕竟军队推倒内阁太容易了。正是因为出于这方面和忧心。蔡锷才会提出军人不党论。倡导军人不入党。并反对军人结社,并一直格守至今,而自出任西北民团总指挥的那天起。蔡锷就尝试着把自己的军人不党的理念灌输到西北。
“荣誉、责任、国家、奉献。”
当进入西北军官学校之后,看到立于学校教学楼之前的那个身着军装、绑腿、军靴。手握步枪,身背背包,俯身跨步,果敢、刚毅、决绝的目光注视前方做欲出征冲锋状的军人铜像。在铜像的黑色大理石基座上的铜质铭牌上的四角棱星,以及上面的由八个字组成的四个词语。
这是西北民团军官学校的校训,国家一词意在唤想一种为国家利益和民族理想服务的献身精神。责任、荣誉和奉献则是军人职业伦理的核心。荣誉、责任、国家、奉献是层层递进,层层深入地。一个想有荣誉的人必须担负起一定的责任。担负责任就是对我们国家负责任。一个人格健全的人,脑子里必须有国家和责任的概念,而无私的奉献的献身精神。则是完成这一切的根本要求。
“希望你永远都不会忘记这个出自你手的校训!”看着基座铭牌上的这四个词,蔡锷轻声念到心中隐隐有些期许,这个简单明了的校训是出自司马手笔。是司马参考西点军校的校训作出地,只不过是多了一个奉献,这个校训简洁明了,具有金刚石的质地和永不过时的意义。
甚至于在西北民团所使用的方形四棱星军衔标识也在其中得以引伸,四棱星所代表的就是荣誉、责任、国家、奉献。四者缺一不可。同时方形的四棱星。还象征着为人方正、品格高尚之意。
“一、二、一”在军官学校地里传出响亮的口令声,学兵队排着方队喝着口令在军官学校内的柏油路上机械而整齐的跨步走过,看着眼前的这些年轻的军官生,蔡锷知道这里就是西北民团的未来。不!应该是说西北陆军的未来。
“希望百里不会怪我现在就来要人吧!”看了看眼前的这个作冲锋出征状的军人雕像。蔡锷便开口自语到。对于百里的性格蔡锷再了解不过,也知道恐怕自己真的要好好规劝他一番了。要不然以百里的性格。即便是放人恐怕在心里也是多少会有些意见。
“3864名中学生、3453名民团中的优秀士官。现在的西北军官学校有7317名在校学兵。以及521名军事教员和282名文化教员构成的教育团队。现在的西北民团军官学校。无论是从其规模、还是师资力量、技术装备,都是目前全国最好的军官学校。一年后。西北军校第一期生就会毕业。松坡,有朝一日这里将会成为全世界第一流的军校!”
望着走在路边的走过的军官生们,蒋方震面带着喜色的对身边的蔡锷说道。一心放在军事教育上的蒋方震,第一次发现自己距离自己的梦想是那么之近,此时向蔡锷作出介绍的时候。忍不住也带着一丝得色。在西北军官学校。蒋方震得到了充足的经费保障、优秀的教育团队,更重要的一点是拥有眼前这些朝气十足、满怀着理想的学生,正因为如此蒋方震才有了那份信心。
“百里,我想问一下,这些军官生里,现在有多少合格的军官?”听着蒋方震地介绍,蔡锷便开口问道,直到现在蔡锷还是没有挑明自己的来意,只是说自己来学校参观一下罢了。
“松坡,你不知道这7317名一期生。虽说都是拿着民团各级官长的推荐信来的。但是却明显的分成两类,那些上过中学的军官生接受理论较快,但是如果论其军事素质,还是要数那些基层士官的。如果从眼下看来。这些士官现在做个连排长还是很称职的。但是受限于他们的知识水平。他们的未来发展恐怕会不及那些上过中学的同学。”
虽然开学不过两个月,但是通过这两个月的教学以及对学员的摸底,蒋方震清楚的知道现在军官学校的里的学生走着两个极端,就像他们被推荐来上军校原因一样。那些士官出身的军官生们大都是因为其过硬的军事素质。被主官选中推荐。而那些不过是在两个多月前报着保卫西北的梦想入伍中学生,则是因为他们较高的受教育程度。正是这两点不同。造成现在军校中的军官生们分成两个极端,一方军事素质过硬,一方军事理论知识掌握速度快。
“百里。这两个星期你看看准备一份名单。二千三百名军官生的名单。他们所适合担任的职务由你推荐。”看着在训练场上的那些在学校内只有编号,只有四个标准答案的军官生们,蔡锷开口说道,口气中稍带了一些歉意。
“松坡。你一到学校。我知道你是来要人的。前些天到总部时就已经听说在组建守备dú • lì团的事情。我会把名单准备好。但是松坡,你要明白一点,这些军官生现在还没有接受系统化的军事教育。如果现在把他们抽走。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会有影响!”听着蔡锷的话,蒋方震并没有说什么,其实早在蔡锷一到的时候,蒋方震就知道了他来的意思了。因为早有心理准备。所以并没有抵触。
“百里。这点总部已经考虑过了,等将来这些抽走的军官。还会分批分次返校受训练,每次半年,谢谢你!”对于百里的提醒,蔡锷当然知道。但是此时相比于大局而言,未来返校受训则是自己唯一能做的。军人总是需要奉献、牺牲,现在所选择牺牲掉是二千三百多名军官生的未来。这是任何一个校长和老师,都不愿意看到的。
第215章毕业
“……在进攻敌人支撑点时。指挥员应迅速确定前敌情况,主力必须使用于侧面,采取包围迂回战法,以部分兵力钳制敌正面及一翼,主力隐蔽迅速插入敌支撑点的侧面。以火力、爆破、突击相结合的方法,迅速坚决的歼灭敌人……”看着眼前穿着军装认真听讲的这些学生。孙国英一边按照战术教材上的资料讲述,一边用粉笔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