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节(1/1)
图片。
“谁能想到我们的那位小老乡,竟然是只隐藏那么深的小狐狸,一战而定乾坤!现在又利用英法出面干涉,逼得我们除了承认他根本没有旁路可走。”看着窗外的飞雪,段祺瑞此时心里竟然有些无奈,这是自从出任国务总理以来的第一次。对于几乎把黎元洪那位大总统逼得几乎有些神经错乱的段祺瑞而言,对西北却是充满了无奈。
“那只小狐狸估计这会正在西北偷笑吧!总有一天,这笔账会让他连本带利吐出来。如果不是英法联合施压,等第三师完成集结……哎!”听着总理的话徐树铮便开口说道,最后不禁叹了一口气,一想到司马的样子。身为执政府秘书长徐树诤心里就是莫名的反感,虽然不过只见过一面,但是徐树诤对司马就是没什么好感。
段祺瑞之所以在田中玉对西北下手时,选择不闻不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徐树诤从中说服。而后来调动第三师进驻南口进逼察哈尔,也是由徐树诤制定的计划。像司马这种自持武力的新生地方实力派,在支持武力统一中国的徐树诤看来,必须要坚决打压,以防止各地有样学样。
正是基于这个理由徐树诤才自作主张。以陆军部、执政府的名义调动第三师开赴南口。可是千算万算,却没想到,现在英法两国联合向政府施加,而法国政府甚至于直接出言威胁,一想到如此,徐树铮的心里怎么可能没有气,我们中国的事情,他们那些洋鬼子凭什么干涉。
“难了,现在西南局势不稳。而英法两国公使已经出言让我们保证不对西北动用武力,对察哈尔的那只小狐狸,我们现在恐怕只能尽量安抚了,只希望这只小狐狸暂时能安稳一些。”想到西北的那只小狐狸,段祺瑞知道等西北羽翼丰满之时。只怕到时就不是北方军所能撼动了。但是段祺瑞却知道此时自己不得不接受这么一个现实。虽然段祺瑞明知道现在英法两国根本没有多余的能力干涉中国的事物,可是此时段祺瑞却仍然不得不屈服于两国的压力。
“全中国几十个督军若是论裹胁民意最拿手的。恐怕就是西北了,现在虽说各地报纸对他派人暗杀田中玉有所不满,但是他的那句以牙还牙就堵住了别人的嘴,现在这些记者大都只看到了他如何善后,却忘记了那张家口可是他打烂的。现在全国都记得睡在雪地里的西北军,有几个记得他的炮兵!现在倒好,前些日子还是一片指责、喊打之声,现在倒是一片叫好之声。这西北公司的算盘打的可够精的,请那些记者去监督善后,结果现在赢得一片叫好之声,好手段!好手段啊!”
看到报纸上的西北军官兵睡在风雪里的图片,还有一旁配发的睡在棉帐篷里的图片,徐树铮尽管嘴上有些不快,但是在心里却不得不承认,若是论裹胁民意,利用舆论上,西北几乎是轻车熟路,至少在徐树铮看来西北这次在张家口炮击善后处理上,利用了那些被他们请去的记者们。
正是这些由西北支付路费、食宿费用,美其名曰请各地记者监管整个张家口善后处理,并全程公开张家口善后事宜,并且还承诺,如有不公、不到之处,察哈尔愿受世人责骂,如此阳光的公开,可是共和历史上第1回,一时之间各地记者纷纷搭乘火车到张家口,以进行实的报道。
原本全国各地的看客还准备看这次西北怎么出这个丑,可是结果却是跌破大多数人的眼镜,通过那些记者的实地采访报道,人们看到一支完全超出他们想像的部队。一支从军官到士兵都睡在滴水成冰的冰天雪地之中,从长官到士兵啃着肥皂大小的饼干,喝着热水,而那些原本人们以为会冻死、饿死的数万张家口老百姓,却是在睡在由军队让出的棉帐篷里,吃着热饭、喝着热汤。
当看到那些背着步枪的西北军在白天时,从军官到士兵都拼命的干着活,帮助张家口人重建家园,却只能吃着饼干、喝白开水的部队,而晚上还要睡在冰天雪地之中西北军的时候,那些记者们完全没有指责他们的勇气,尤其是几个记者尝试着在室外睡上两个钟头,再吃着那种和肥皂一般难吃的干粮后,那些记者们就开始不惜用最华丽的词语,去称赞这支部队。
就像这个《京报》派去梁士林,在去张家口之前,谁都没有他骂的凶,可是现在倒好,在京报上用整整一版为西北吹嘘鸣冤起来了!任谁看着一边睡在有取暖灯的棉帐篷里张家口百姓,而帐篷的外面的冰天雪地之中却是睡在露天之中的军队时。绝大多数人看到更多的是感动,甚至于一些人用岳家军来形容这支宁可自己冻死,也不会冻死一个老百姓的部队。
就是原本很多对西北军持有敌意的张家口老百姓。在看到西北军是这样的军队后,也改变了自己的态度,看着报纸上那些给西北军送茶、送饭的健忘的老百姓,徐树铮都有些怀疑,这一切是不是西北作的假,以便起到宣传的做用。
如果司马知道徐树铮这么想的话,一定会大叫着知已!实际上整个张家口善后就是为了演一场秀给那些记者。好转移那些记者的注意力。冬用棉帐篷。在西北的仓库中还有数万顶,但是司马并没有动用,而是让第一旅把所有的帐篷全部让给老百姓,然后官兵就直接在露天地里的睡袋中过夜,那种充填着羽绒的极地睡袋,原本就是可以满足在低温环境中露天睡觉的需求,根本不可能发生士兵冻伤的事情,所以完全可以放心的演这场戏。
至于那些难吃的饼干,实际上是公司的第一代高热量的压缩干粮。是标准的野战配及,官兵们早都习惯了这种干粮,之所以这般,就是为了让人们相信西北军绝对是一支仁义之师。而上万名西北军人露宿街头,百姓睡在军队让出的帐篷之中。那些当兵的吃着干粮喝着雪水。而百姓却吃着热汤、热面。
那些记者们在人生中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军队,给他们带来的感觉上的刺激绝对超出很多人的想象。利用军队演戏感动人们,以转移视线。这一切在司马看来,再熟练不过,在后世有太多的、很简单的办法可供司马有样学样的搬过来。
这一切都带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最终的效果让司马非常满意,成功的转移了那数百名被自己请到西北的记者的注意力。没有多少人再关注张家口的炮击,更多的时候那些记者把视线对准了这些西北军的官兵们,而这就是司马想要达到的目的。
提到东交民巷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这里是各国的公使馆区,这一使馆区的建立,实际上英法两国枪炮掠得。第二次鸦片结束以后,清政府和英、法、美、俄签订了《天津条约》,条约中的一些条款涉及到外国人迁入江米巷。1861年3月英国公使正式入住东江米巷的淳亲王府;法国公使正式入住安郡王府;美国公使进驻美国公民dr·位于东江米巷的私宅;俄国公使入住清初在这里修建的东正教教堂俄罗斯馆。
“两位公使阁下对西北的帮助,西北定会铭记在心,请两位相信,在必要的时候,西北定会给予两位回报,康德公使,请您放心,鄙人已经得到公司的通知,就在一个小时前,第一辆装载着一千吨硝酸以及其它物资的火车已经从孔家庄向天津驶来,相信到明天这批物资便可以在天津装船。”
在过去的淳亲王府,现在的英国公使馆的宴会厅内,谷文举着酒杯对朱尔典公使和康德公使说道。穿着一身西北出品的洋服戴着金丝眼镜个头并算高的谷文是西北公司驻京城办事处的主任。这次来英国公使馆是受朱尔典的邀请而来,这些天一直保持着低调的谷文知道看来是英法两国和北方政府交涉成功了,此前谷文就已经得到公使馆的通知,英法两国将会联合行动,以帮助西北摆脱目标面临的战争局面。而在来之前谷文接到公司的通知,已经有一列装有一千吨硝酸的火车驶离了孔家庄。两者相互联系,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