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节(1/1)
也增加不少,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穆藕初,还是司马都不可能愿意再回到重前,那种自办附属企业的时代。
在这种前提下,而若想解决工业区内未来一家独大的现象,就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平衡,而这个平衡就是吸引华北商界之外地区财东的投资。而这个华北商界之外的地区,无非是三方,一是江浙实业界、二是华南实业界,再就是全国各省的零散财东,而其中影响力以及规模最大的就是江浙实业界!
现在的江浙实业界就是后世人们所熟知的江浙财团,十多年来江浙实业界得益于与其有千丝万缕一般关系的四明、浙江兴业、浙江实业、中华东陆、中华劝工、中国垦业、中国企业等一大批银行的支持,已经在江浙一带建成了中国规模最大的实业圈。仅是在上海至无锡一带,江浙实业界就拥有数千家规模大小不等的企业,这些企业每年创造的工业产值几占全中国的近半数左右!
就是现在西北公司生产的各类机械设备有超过六成都是被销往江浙一带。和华北实业界不同,这些江浙实业界人士,虽然在当地军政府保持着联系的同时,却又游离在军政府控制之外,两者之间更多的是像现在司马和北方政府官员之间那般,以相互利用、互惠互利为前提。
而与同时江浙实业界所掌控的资金,以及其它各类资源都为中国实业界之首,尤其是其掌握着的人力资源,远非华北实业界所能相比。正考虑到这些,才使得司马把维持工业区未来平衡的希望,大都寄予江浙实业界的身上,所以自然的吸引江浙实业界来西北工业区考察投资,就成了公司过去一个月之中的工作重点。
得益与以往和江浙实业界之间的生意往来,再加上西北公司一直以来实行的分期贷款购机的方式,使江浙实业界从中受益匪浅,所以在得到司马的邀请之后,他们就立即着手组团来西北考察。在这个大前提下,这江浙实业界考察团来了西北,虽说现在公司的事情司马过问甚少,但是为了表示对其的重视,司马当然会带队到车站迎接这批江浙工商界考察团的到来。
第150章学生
这差不多将近一年的时间,整个京张铁路线上,除了京城二站、张家口、大同四个火车站之外,最为繁忙的火车站恐怕就数孔家庄车站,现在的孔家庄火车站,几乎隐隐露出第五大站的迹象出来。若是论火车站设备之先进,恐怕也当数孔家庄火车站,站台上的几个台吊,就已经突显出的这个车站与其它车站的不同,自打从西北公司成立以来,这里作为西北公司与外界连接的枢纽车站,司马可没少在这个车站投资改善其设施。
一年多来,作为火车站的站长,孙铭礼可是眼看着这火车站的变化,随着孔家庄火车站变得日益重要,就连同自己在路局的地位,也是随之水涨船高,在开会时已经于其它四大站站长平起平坐。深知一切原因的孙铭礼当然知道,发生这一切改变得根本原因,就是因为这个车站可是靠着一个西北公司壮大,正因为两者共荣共存的关系,所以一直以来对火车站的一切,孙铭礼都是优先考虑西北公司的要求,除了对火车站的改造之外,还有一些其它方面的帮助。
“嘟!……”伴着远处传来的蒸汽机车进站的汽笛声,一列火车喷吐着阵阵白烟驶进了孔家庄火车站的岔线,这个岔线可是特意为西北公司建立的,过去孔家庄火车站只不过是个停靠站罢了。
“快看!这就是孔家庄,咱们终于到地方了!”火车缓缓进站之后,看到站台上那个铁牌子上面写着的“孔家庄”三字之后,王天赐不禁兴高彩列的大声叫喊道!
“我看看……我看看……”王天赐的话音一落。整个车厢里立即乱成一团,车厢内上百个十来岁的少年争先恐后的挤到车窗前,仔细打量着这个念叨了一路上的火车站。
“啊!这就是孔家庄啊!”显然以眼前这个两楼的西式小楼构成的孔家庄车站,让这些少年大感失望,和他们想象中的车站,完全不同。
“好了!别看了!以后看的机会多着那,大家收拾好自己的行李,按班点名后,准备下车。”车厢内一个二十来的文文静静的年轻人大声地招呼着。作为一个教师,来察哈尔的西北学校教书,在一个多月前并不在叶兴的人生计划中。但是这一路上下来和其它的老师一起,看护着这节车厢里的一百五十多名学生,已经让叶兴开始慢慢的习惯了下来,看着车窗外的那个不大的火车站。
叶兴很难把这个车站和那个在武汉引得满城风雨的西北综合学校联系在一起。一想到这个西北综合学校招生广告上的免费就读、免费食宿舍,甚至一年免费提供一次往返路费,叶兴总是会把这种学校想像成,像武汉那样的大城市里的那种慈善或技术学校。其实如果不是因为有西北公司在那里作着保,估计也没有多少人会相信在偏远的西北,竟然会有这么一家如此大方的学校吧!
“真不知道这个学校到底招了多少学生!光是从湖北来的就有1000多,还有一百四十多个老师。这一列火车里坐的差不多都是从武汉来这里求学的学生!都是寒窗子弟,若不然谁会来这么远的地方上学?这西北公司招这么多学生得花多少钱?”一下火车车,看到从各个车厢里下车的上千名从武汉来的十来岁的少年,叶兴在心里想到,同时也感觉这西北公司的手笔未免也太大了一些。
其实也难怪叶兴会这么想,就是当初各地的分公司、代理处把各自的过分数线的人数名单报给穆藕初以后,穆藕初当时差点没被惊得心脏停跳。别说穆藕初,就是连司马知道那个数字后,再一计算了一下未来每月的开支,司马自己都差点没被吓死。这时司马知道什么叫广撒网多撒鱼,只不过这鱼未免也太多了一些!
已经建成的西北综合学校是一所集小学和中学为一体的学校,除了小学是面对公司职工子女和公司附近的子女之外,像中学里的学生,大都是面对外省招生。为此司马特意让人编写了入学考卷。对于考试成绩的要求也并不高。也许是因为在办学时,司马过低的估计了这个时代的国人的求知欲。否则也不会落到最后难以收拾的下场。
虽说对于很多省份而言,察哈尔这个名字他们甚至都没曾听说过,可是这却不妨碍他们报考热情,毕竟全国上下可没有多少所供人免费上学,还提供免费食宿,甚还包了路费的学校。于是当设在各地分公司、办事处在当地报纸上打了广告之后,报名的学生几乎没把这些地方的门踏破,因为考虑不周的原因,最后为了应对局面,除了加印了大量的试卷,然后在和当时学校的协调下,免费利用这些学校的教室进行了考试。
当时全国各地数万人齐考试的景色,甚至还连续上了各地的报纸上的新闻,而西北公司的名字,也因为被人广泛得知。可这些都没有任何意义,最重要的是最后按照给各地的批示,结果阅卷结束之后,各地参考的十万多名学生之中,其中的70%多都过了公司事先给出的录取分数线!当司马知道自己的这个中学竟然在各地招了两万多名学生时,差点没被吓死,这个数字远高于司马最初计划的四倍以上。
按照最高的设想,司马不过只是计划从口内各省招来五千到六千名高等小学毕业生,按照现在的这个结果,两万多人显然已经超出了司马最初的计划的四倍以上,所以当司马看到这个数字的时。也被惊呆了,可是却有着一丝窃喜。
司马之所以把中学看得非常重要,并在和小学一起施工建设,其原因就是因为在后世时,曾经听过一个教育讲座,演讲的人用俄布的例子讲述了中学教育的重要性。俄国革命之前,俄国有接近六百万小学生,可却只有六十多万中学生,而革命成功之后。建立了俄布,俄布政府对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