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节(1/1)
自己的公司里头,竟然出现了大锅饭,真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如果说在后世的私有公司里头,出现吃大锅饭的现象,恐怕都会引起轰动效应吧!”看着报告里提到的磨工资的现象,对这个司马当然是体会深刻,那怕是司马这个没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也知道在改革初期出现次数最多的,恐怕就是打破大锅饭了。
司马怎么都没有想到,自己当初出于一片好心制定的足以养家糊口的高低薪制。竟然导致了现在的这种吃大锅饭的现象。幸好现在及时发现了。现在补救还来得及,如果持续下去的话,到以后可能真的就是积病难返了,对于吃大锅饭对企业的发展阻碍,虽然没有经历过。可是司马毕竟听说过。实际上很多国有企业毁就是毁在这上面。
虽然这个磨工资的现象存在,并且有扩大的趋势。不过幸好发现在的及时,现在补救还来得及,就像穆藕初说的那样,把底薪去掉一半,计效资金增加一倍半。虽说底薪一下子被砍掉了一半,可是这一半的低薪如果维持一个人生活的话,就是绰绰有余,但是若是养家糊口,恐怕各厂的工人就得加倍努力了。依照穆藕初的估计说,至少可以提高产能三成以上,而且几乎不会增加任何成本。对于这种事司马当然不会反对。
越是朝下看着报告,司马越觉得背后满是凉意,甚至于额头都开始冒汗了,当看完报告之后,司马才终于明白为什么老高几次让自己有空的时候,尽量抽时间看一下这份报告。虽说穆藕初在报告中语言说的较为尖锐,可是整篇报告看下来,司马开始有些庆幸自己在这份报告递给自己后,自己没扔在一边,更加庆幸刚才虽说异常愤怒,可是仍然坚持看了下来,否则的话可还真的不知道公司现在面临着如此之多的问题。
“看来不改是不行了!”看着桌上的报告,脑子里不由地浮现着自己的梦想中的画面,司马便拿起电话通过总机请穆藕初到自己的办公室来一趟。当挂上电话之后,司马看着自己桌上的那份厚厚的公司下属企业名录,一时之间感慨万千,在过去,这上面的可都是司马的骄傲。
“穆经理,实在是对不住,前些日子我反应过度了,在这我给你赔不是。那天我口气重了些,还请您千万不要计较,实在司马性格太坏,还请穆经理见原谅。司马保证绝对不会再有下次。”见穆藕初进了自己的办公室,司马连忙迎过去着对穆藕初认真地说道,之前穆藕初在见识司马对公司进行改革时,一见这穆藕初这才上任没几个月就要对自己的心血动手术,当时司马怎么可能给个好脸色。
“太客气了!当时我也是考虑欠周,没有顾及这公司实际上是你一个人的心血所系,能在这地方一片空白的打下如此基业,已经着实不易,是我考虑的不甚周道。如果不然那天我们也不至于起来是我错在其先。”一进司马的办公室,就看到司马一脸认真的向自己道着歉,穆藕初这才算相信,一直以为高传良等人之前说的事情,就是司马一旦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绝对会主动站出来认错。虽说司马这个公司的老板站起来主动认错,很让人感动。
可是一直以来在高传良等人以及现在的穆藕初眼中,这却不是一个好的现象。至少是与身份不符,时间长了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司马在公司里的权威。嘴上这么说着,穆藕初还是决定在合适的时候挑个时间和司马说说这事,虽然司马小自己二十来岁,可是这么一个年轻人在口外开创这么大的一片基业,也着实让穆藕初为之一惊。
虽说在其手下工作。可是和一些人一样,对司马穆藕初的内心之中,总是有着一种对晚辈的关切的意思,虽说如此并不甚合适。司马的主动道歉很轻易地就解来开了两人之前的不欢,一直以来司马所学会的就是需要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面对错误,承担责任表现的是更多的勇气。
“其实公司现在最根本的问题并不是所磨工资之类的管理上的问题,而是公司的整体构架以及公司的投资发展方向出了问题。或者说偏离了原本发展方向。现在公司的发展就像三明治上的那层果浆一般,摊子越铺越大,可是却没有形成任何集团效应,公司的大多数的投资行为都已经严重浪费了公司的资本。”面对着司马,穆藕初说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虽说报告中有提到这些,可是这些天以来,穆藕初仍然在思考着公司现在面对的问题。
“可有是因为公司的地处的位置。决定公司从开创到今天的发展。都是以一种企图一切生产所需都尽量自给自足的模式,目前公司各分厂生产所需要地除了原料需要外购,各种零部件,小到螺丝之类,都是公司设立专业工厂生产。虽说这些专业工厂对于保障公司核心的机床、纺织机械的制造速度有一个良好的保障。可是却同时严重浪费着公司的财富,因为这些专业工厂仅仅只是为了满足公司核心工厂的生产所需。至今这些工厂除了一小部分有赢利之外,其它大多数都处于严重亏损状态,不过因为公司生产的机床设备、纺织设备、烟草以及其它产品都属于高利润产品,再加上公司通过专利授权从欧美企业获得的专利金,于是巨额的亏损被公司的整体高利润、高赢利给掩盖,按照现在公司的规划来看,公司仍然准备继续这么办下去,最终公司将不堪重负,自己拖垮自己!”
穆藕初一边说着一边在脑子里慢慢的理清着思绪,自从报告递给司马以来,穆藕初就在等待着这一天。
“这些你的报告中都有提到,也的确是这样,我看过报表,别的不说,光是电机厂,上个月实际上公司就贴进去一万多,再加上其它的几十家没赢利的工厂,实际上公司从去年到现在等于把一个龙烟公司给贴了进去,那可是几百万!”
话说司马之前可还真的没有料到会出现这么一个情况,当时只考虑着口外什么工厂都没有,那么自己生产机械设备,建立一个工业区的话,就需要柄持一个原则,就是麻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可是偏偏问题就出在,司马弄的这些附属工厂仅仅只是为了满足公司自身生产需求,而不是为了开拓市场。
就是赢利排在前列的螺丝厂也是因为史道姆看到公司生产的十字螺丝后,便提议公司申请欧美的专利后,再出口欧美。最终除了公司每年出口的大量螺丝之外,得益于英美法三国的专利保护,三国企业每生产一磅十字形螺丝、五把螺丝刀就需要支付公司一个美分!但是赢利的附属工厂毕竟只有那么几家,其它仅面向公司自身需求的企业,现在根本都是处在半开工的状态,甚至于是不开工,原因很是简单就是因为这些附属工厂的产能大于公司实际需求。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公司是想在这里建立中国的鲁尔工业区,那么我想问你一个问题,这个鲁尔工业区靠我们公司自己,能够建成吗?”穆藕并没有接司马的话,而是把话题谈到了穆藕初这些天来一直在考虑着的这个关于建工业区的事情上。
“单靠我们自己肯定不行,可是目前国内的实业家们大都偏好投资见效快的轻工业,对投资大、见效较慢的机械、冶金感兴趣的并不多,所以我只能尽量用公司的财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听到穆藕初谈到这个问题,司马便开口说道。对于这个问题,司马很是郁闷。如果说在后世,自己那里需要这么麻烦,只要自己带着头,那跟风的还能少了。
“我想问一下董事长从创业时是否有想过,将公司需要的一些简单的配件分包给国内的实业界,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应该是根本没有打算这么做,没做怎么知道没人愿意做,光是我知道的有意投资机械、冶金之类重工业的实业家都有数十人之多,公司都能和范先生合开纯碱厂、染料厂,那为什么不能和这些实业合开电机厂、铸件厂。就像现在公司还要建服装厂、毛呢厂、毛纺厂,这些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