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节(1/1)
司可就得停工了,到时只怕……”本着对这几台发电机的了解,王财还是有些担心如果这么做,恐怕到时真的有可能出事。
“这也是没办法,公司里催的急,每隔几个钟头再把发电机的功率降下来,这样总好过像现在这样不是,先这么凑合着吧!”除了这样李云方还真的想不出其它办法来,眼下只能如此了。
龙烟矿冶公司额定资本为银洋一千三百万元,除去司马认购的八百万元股份之外,余下五百万元股票全部为商股募集。
“不可能!我绝对不可能同意把商股交给中华汇业银行募集。”司马一听说陆宗舆等人要把五百万商股募集交给中华汇业银行,立即站起来反对到,这家银行可是陆宗舆为了迎合日本经济侵华需要而设的中日合资金银行,虽然陆宗舆出任银行总理,但是所有业务都归日本人掌管,如果商股交给这家银行,那么就等于把商股全部交给了日本人打理。
“司马,闰生(陆宗舆字)可是那家银行的总理,怎么着这可是几百万的商股,交给汇业打理,再合适不过了。都是自己人嘛!”金邦平在一旁打着圆糊说道,之前就有多人对金邦平把铁矿开办权交给司马商办有些不满意,甚至于日本公使馆也表示了不满,现在他们要求商股募集要么交给日资银行,要么就交给汇业银行办理。
对于这个要求金邦平虽然觉得无礼,但是面对公使馆的压力,却只能在一旁帮衬着,至少把这商股交给汇业银行好过交给日资银行不是。而且至于交通系等人要求商股交于交通银行办理的要求,此时已经被金邦平放置在一边,将如果事物交于交通系等人显然不甚合适。
“金总长,非司马不识相,如果把这商股交给他汇业银行,和交给外国人有什么区别?他汇业银行里的中国人可还没有日本人多。”司马不顾陆宗舆恼怒的表情大声地说道,自己已经认定事情,就绝对不可能改变,像陆宗舆一样当个卖国贼司马还不想。
“你……我和大家在一起作生意,其目的就是为了挣钱,这商股现在已经差不多认了三百多万。大都是政府官员亲戚认股,仍有近两百万的空额需要募集,而汇业银行对从事股金募集的经验是再丰富不过,还请司马先生好好考虑一下。”陆宗舆按耐住心头的火气说道,开办龙烟矿冶也是陆宗舆个人的一个愿望之一,当然出发点更多是出于利润的考虑,把商股募集收由汇业办理,是日置益公使的亲自要求的。
“陆先生,龙烟矿冶开办需时一年多,需筹集资金数百万元,而日后每年上千万的资金流转,完全可以让我们自办一家银行,没有必要事事假于他人,况且开办银行生利,同样可以加速龙烟矿冶建设。我的意思是我们自己办一家银行,总好交给其他人打理。”一直坐在那没有说话代表着现任总理的段骏良突然说道。在段骏良看来与其让这些人在这里争来争去,到不去把这事搁在一旁,自己办家银行得了,总好过像现在这样吵来吵去。
“自已办一家银行?”听到段骏良的话,司马像是顿开茅塞一般,就是为什么把假外人之手,以现在的龙烟矿冶公司所拥有的资金量,完全自己开家银行办理募集商股事宜。
“自办银行?你以为开银行就是过家家一样,想办就办?大公子,你想的太简单。”听到段骏良的话后陆宗舆几乎是笑着说道,这个大公子实在是有点儿少不更事,这银行可是想办就办的,哪怕就是有银子,可办银行的人才从那里找?
“我既然提议,那么就有合适的人选,犯不着让陆叔费心。”被陆宗舆一讥,段骏良年轻气盛的脾气上来了,一句话段骏良心里还真有一个合适的人选。
第90章银行
“银行与工商业本有绝大关系,工商业发达,银行斯可发达,故银行对于工商业之投资,自系天职。而投资之目的则有二:1专谋营业上之利益;2助长工商事业之发展。……欧战虽酣,但世界经济之竞争日益剧烈,我国工商业似应及时发展。银行事业与工商业有密切之关系,如前所述,将来如有新发生之事业,或对于重要之工商业,须结合团体组织、银行、公司之类,我们如果要办银行为发展营业起见,或须分投资本亦未可知。”在北京饭店司马的房间内,一留着八字胡的不过只有三十来岁周作民的半坐在沙发上向司马谈着自己的理念。
“嗯。你说得不错,银行和工商业的关系就像你所说的那样。”司马知道眼前的这个周作民可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银行家之一,金城银行的创办者,哪怕在后世的二十一世纪金城银行仍然存生,没想到段骏良所提到的那个开办银行的人才就是这个周作民。
周作民在南京法政学堂任翻译,并在业余时间自学财经。辛亥革命后,周作民担任南京临时政府财政部库藏司科长,走上仕途。1912年随临时政府北迁,在财政部继续供职。1913年任库藏司司长。1915年周作民离开财政部,任交通银行总行稽核科科长,后又兼任国库课主任,现任交通银行芜湖分行经理。其与段骏良结识是因为段骏良的一些私房钱是存放在交通银行,正是因为这个缘故,两人才得以结识。
当陆宗舆讥笑到段骏良有点少不更事时,他所想到的第一个人就是周作民。当司马知道段骏良口中的这个“天生的银行家”就是周作民时,司马知道自己这下算是拾到专职人才了,就是单冲周作民用二十年的时间把金城银行办成中国最大的私立银行这一点,就已足够,当然人无全人,周作民此人因为过去的留学日本的经历,使得本人稍显亲日,但幸好还不卖国。
“日本三井、三菱,都是以银行为核心,以贷款、投资控制大量的工厂、矿厂、交通和贸易企业。投资矿厂就控制了工业源头企业,投资工厂又控制了生产企业,而投资交通又能控制产品的运输途径,最后就是贸易企业,这样银行实际上就控制了整个工业体系,其所能取得的利润远非投机金融所能相比。未来的中国银行业也应三井、三菱两家银行为师,以投资实业为主。”
开办一家商业投资银行是周作民在自东渡日本求学后的一个愿望,以银行资本投资工商实业,弥补国内工商实业界资金不足的困境,最终促进整个国家的工商实业进步,也是周作民的一个理想。看着眼前的三十来岁的周作民,司马突然有些错诧感,如果没有自己的出现,估计一年后他还是会自己创办金城银行,而现在自己出现是不是已经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司马知道金城银行之所以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眼前这个周作民的投资眼光,还有就是他对金城银行的大权独揽,便于其做出有益银行的决策。但是他真的适合吗?虽然自谓拾到宝了,可是一时之间,司马还真的陷入两可之中。
“开办一家新银行需要多少投资?新银行承办龙烟矿冶公司的商股募集会不会有信誉问题?”司马犹豫了数十秒钟后开口问道。
“司马先生,首先开办这家银行并不需要太多的资本,五十万元的实收资本足以,再加司马先生的一百万美元的存款和政府gāo • guān数百万元的龙烟矿冶募股款,有这两笔存款就足以支撑起银行的信誉。至于筹集商股其信用不在银行,而在龙烟矿冶。有了北方政府几乎所有数得着名号的官员参股,相信国内商界定会跟风而动,而这正是扩大银行影响力的最好时机。”
听到这个司马董事长这么问自己,周作民知道十有bā • jiǔ眼前这个司马董事长心下已经同意开办银行了,于是便开口说道,早在来之前周作民就对此进详细分析利弊,发现没有什么比利用龙烟矿冶公司商股募集,更有利银行发展的事了。
“五十万银元!”司马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