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六章:苏木山保卫战(十九)(2/3)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天子门生第一任”胡宗南,既是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有时浙江人,蒋最注重的两条他都符合,关键是胡宗南还对蒋言听计从,所以,胡宗南在国民政府中混得风生水起。
虽然此人能力不足,但仍然是黄埔军校将领的领袖,狂砍黄埔将领中的“五项第一”,第一个将军、第一个军长、第一个兵团长、第一个集团军司令、第一个战区司令长官,这位被评价为常败将军的国民党将领的官途让人惊叹。
除此之外,民国特工之王戴笠也是一个典型。
戴笠是胡宗南介绍给蒋的心腹干将,也是浙江人,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他被人们称为蒋的佩剑。
这位戴局长掌握着国民政府最重要的情报特工部门,是蒋的耳朵和眼睛,就好比明朝的锦衣卫、东厂,代替皇帝监察天下和百官,可见戴笠在蒋心中的地位有多高。
虽然他到死也只是一个小小的国军少将,但是民国政府的上将见了他都要客客气气,至于其他中将、少将,戴笠根本不放在眼里。
这些人见了他,都要恭恭敬敬称呼其一声“戴局长”。
反观自己以及自己麾下的这些将领们,和这几个原则没一个沾边的,那位能真心信任自己才有鬼了。
这一点从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南京方面对他本人的安排就能看得出来,在所有国军部队全都撤到长城以南,却唯独将他们留在绥察地区就能看出一二。
而且战争爆发到现在,他的部队先后参加了平津外围战役、张北——张家口战役、天镇战役等一系列的大战,但是国民政府给予的实际奖励和补充却少之又少。
不说武器装备和dàn • yào了,说好的两个团的新兵还没到就在路上被打散了,军饷也有三个月没有给发了。
这样的待遇能和嫡系相比吗?
既然如此,马铮自然不会在意对方的看法。
当然了,这事儿也是有一个前提的,那就是有这个必要得罪南京方面。
如果没必要的话,大家保持这种相安无事的状态也是可以接受的,毕竟马铮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安心打鬼子。
但涉及到八路军这边,马铮就不敢大意了。
八路军现在看起来确实不咋地,但是马铮可是知道这支部队的发展潜力,今后他们将会成为华北抗日战场上的中流砥柱。
可能会有不少人对于这个评价持有怀疑的态度,认为国军在战场上的贡献远比八路军要大。
你说你一个在敌后打黑枪的游击队,怎么就成了中流砥柱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