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八章:第一大捷(二十四)(2/3)
接连的胜利刺激到了刘汝明,在拿下崇礼之后他仍不罢手,又轻装直追白庙滩,结果轻敌冒进的先头追击部队与关东军的2个增援旅团撞了个满怀,当下被敌包围。
刘汝明见势不妙,急忙在崇礼及长城内外设防。
与此同时,南口前线也发生了变故!
由于战线太长,再加上兵力和火力的双重不足,当然了,更重要的是日军的战斗力实在是太强了。
在第五师团的疯狂进攻下,汤恩伯部损失极为惨重,整个南口防线摇摇欲坠,没办法的情况下,谈根部只能四处求救,请求南口外围的各国军部队立即增援南口。
但是关键时刻汤恩伯却连一个救兵也没搬来,被他给予厚望的晋绥军很干脆的拒绝了他的请求,无奈之下汤恩伯只能想南京方面求援。
南京方面也深感事态的严重性,为弥补南口防御的缺陷,决定以机动力量从两翼打击日军,牵制其对南口的攻势。
军委会一边下令卫立煌率第14集团军从石家在先易县,再由北平西部山地向南口迂回,直接支援汤恩伯,并限令卫立煌10日内必须到达。
一边又给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发报,要求他们立即派兵增援南口前线。
阎老西见南京方面派兵增援南口后,知道这事儿是躲不过去了,当即也从晋北抽出一个正在修工事的步兵旅慢腾腾地北上支援,结果该旅只赶上了战尾,却一枪未开又被阎锡山一道命令调回了山西。
知道晋绥军指望不上,军委会随后又是一纸电令,命孙连仲率第1军团袭击北平南面良乡、坨里的日军,使日军无法抽身支援南口战役。
然而,军委会的这些布置实际上起到的作用非常的有限,南口形势日紧,但卫立煌所部却行动缓慢,远水难解近渴。
无奈之下,蒋委员长只能亲自电令晋绥骑兵全部集中于集宁、陶林,向商都、化德、多林挺进,支援南口。
由于这次增援南口前线的是晋绥军的第七集团军,且其中大半是骑兵,因此运动速度非常的快。
这给南口前线的日军造成了不小的压力,再加上板垣所部遭到了汤恩伯部的疯狂阻击,迟迟不能取得突破,因此日军决定另辟蹊径,取得战争的胜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