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五章:战前准备(中)(2/3)
不仅仅如此,国民政府还对海军和空军都进行了建设,作战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一·二八”淞沪抗战后,国民政府曾制定了一个五年造舰计划。该计划以日本在华海军军力7万吨为对象,建造各种舰艇,计万吨;后又根据将来战场之位置而又适于海洋根据地之条件,划分海军和军港等。
此后,海军为抵御日本,在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尽最大的努力新建和改造舰艇及飞机,建设军港,增设炮台,勘测航道,更换部分枪炮,培养抗战人才等,取得一定的成果。
中国的空军从1929年起才正式成为1个军种,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东北空军所属新旧飞机200余架全部被日本抢去。
到1932年,国民政府中央空军仅有50架飞机、200名飞行员。当时的空军“散漫而又微弱”,“只是作了军阀们政争的工具,对于整个国防,不曾有过些微的建树和功绩”。
因此,从“一·二八”抗战到长城抗战,制空权完全为日本掌握,中国军队的活动尽在日军的监视之下,在其轰炸、扫射下的伤亡更不知其数。
为此,国民政府着手规划建设空军,计划到1937年主要达到的目标是:建设高级航空学校1所、初级航校2所、机械学校和参谋学校各1所,培养飞行员700人、机械人员2000多人。
此外还要建设空军27个中队,常备作战(驱逐、侦察、轰炸)飞机375架,加上教练救护机117架,总共432架。
建设航空制造工厂3所、修理工厂6所。
与此同时,国民政府还结合敌情、地形和武器装备进行大规模的演习,而这也是国民政府对日准备抵抗作战的一项重要内容。
早在1935年冬,陆军在南京东南地区进行了实兵对抗演习,参加部队为国民政府最精锐的第87、第88和第36师。演习分为东、西(红、蓝)两军,状况空前。
另外,各地区也进行了局部演习。特别是各地要塞防守区,演习在防守区内就地进行。
演习科目为对敌舰射击、各台之间的联络、步炮协同及联络、战场内追击、对上陆之敌攻防以及夹江临时封锁等。
海军的演习只是演练封锁江面的布雷,技术性比较强,规模不大。
比较而言,防空演习的规模较大。
国民政府根据防空需要,在全国划分9个防空区。各区内设情报所或分所,所下辖防空监视哨。
防空监视哨是1934年秋首都防空演习时成立的,由于没有雷达预警设备,就在各交通要道、重要设施地等处设立监视哨。
监视哨人员携带通信工具,配置在各大城市周围100至250公里的地境内,不分省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