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五章:震惊的虎之助(求订阅!)(3/4)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当时世界形势已发生了很大变化。
自普、法战争后在欧洲称雄和在近东、南非、太平洋及中国青岛等地拥有殖民地的德国已被打败,奥匈帝国已经解体,土耳其在北部非洲和近东的属国已被迫放弃。
而俄罗斯帝国已爆发了革命,大英帝国的势力在全球已开始衰微,已雪1870年9月2日色当之战耻辱的法国又开始崛起。
因美、西战争而已到达菲律宾的美国,在这次大战后又获得了新的坚强地位。
中国呢,在这段期间,经济已有很大发展。
民族dú • lì、国家统一、收回主权的运动正在兴起,并爆发了强烈要求收回青岛的声势浩大、民族觉醒的“五·四”救国运动。
所以,参加对德作战为名占领青岛、胶济路,强迫中国签订21条,并接管了德国在太平洋的殖民地、出兵西伯利亚的日本,正面临着与就近的苏、中、美、英直接对立的局势!
总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不仅打败了挑起战争企图夺取新殖民地的德国,而且还使不少交战的帝国主义国家,被削弱或解体,从而在世界范围内进入了一个民主政治的舒张期。
面对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全球局势,特别是面对远东的苏、中、美、日、英关系的新格局,嗅觉灵敏的日本开始感到不安。
他们认为,对日本的改造以适应将来在新的形势下的对外扩张,此时就显得更为重要。因此日军中的激进分子,以不同的形式积极展开活动。
随着“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日军中的激进分子认为日本的政党政府不能有力地贯彻对中国的侵略政策,相反在不少方面还进行牵制和阻止,因而各种暴力的手段和事件频频发生。
在两届政党政府相继被激进分子搞垮之后,日军的上层分子感到组成有利于对国内控制、对国外侵略的军人政府的时机已经成熟。
日本不少政党虽然是右翼的,但他们看到上两届内阁的悲惨结局,早已噤若寒蝉,谁还敢出头去招致杀身之祸?
于是,日本军方利用其在国外侵略中国东北而增强的政治地位,利用民间各右翼团体的支持,利用各政党对执政的冷淡、胆怯心理,利用军队在皇室中得到充分信任等有利条件,经与各政党研究后,确定由国家的元老、重臣向天皇推荐内阁总理大臣的人选。
天皇降旨,指定斋藤实继犬养毅之后组成新政府。激进分子如愿以偿,日本政党内阁的制度终于被他们所推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