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三章:如坐针毡的宋老大(求订阅(2/3)
这还仅仅只是伪军,在这些伪军被后还有至少两个师团的日军,另外还要防备张海鹏所部的伪军!
面对如此多的日伪军,驻守张家口的西北军的压力可想而知!
从李守信所部攻打多伦开始,张家口的求援电报就一直不断的发往北平!
..............
北平.第29路军总指挥部!
都说人生有三大幸事:久旱逢甘露;洞房花烛夜;他乡遇故知;金榜提名时。
这分别代表着机遇(机缘)、知己(友谊)、红颜(婚姻)、名利(做官)。
而北平分会主任宋哲元眼下本应该属于职位提升,官场得利,应该是人生最为得意的时候!
人都说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但是宋哲元却恰恰相反,此时的他非但没有半分得意,反而更多的是焦头烂额。
不久前国民政府为了挫败日本方面分裂华北的阴谋,也为了安抚西北军的代表人物宋哲元,于11月25日下令撤消北平军分会,任命宋哲元为冀、察绥靖主任,何应钦为行政院驻北平办事长官。
而何长官在此之后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南京方面,华北的大权,尤其是平津地区的大权全部交由宋哲元负责。
本应该是大权在握,人生得意之时,但宋哲元却感到莫名的恐慌,宛如末日到了一般!
不是宋哲元胆子小,而是眼下的处境让他想到了两年前的张六子了!
两年前的热河事变,日军悍然入侵热河全境!
当时张六子的处境和他一样,东北军的主力已经大半撤到山海关,南京政府将华北地区的防务交给了他。
看似张六子的地盘没有变小,相反,平津地区的繁华绝不是关外不毛之地所能相比的,从这个方面看,小六子应该是赚了。
但是,当时的张六子整天如坐针毡。
为何?
自“九·一八”事变以后,北平各界爱国人士和青年学生,不断派代表去见张六子,要求他出兵抗日,收复东北失地,劝他不要做一个留下千古骂名的逃跑将军。
面对民众的谴责,张声泪俱下,诉说着自己的苦衷:“我是冤枉的,我们东北军自归南京政府领导后,军队的重大军事行动,包括作战训练等事宜,都要报请上面批准。在这件事上,我是听命中央的,我本人身不由己啊。如果中央批准我抵抗,我手中有步兵、空军、海军,实力比关东军强几倍,肯定不会让日本人占领沈阳、吉林、黑龙江的,更不会让日本人占领锦州,逼近山海关。请诸位谅解我的苦衷,我正在总结教训,给民众一个交待。”
为了给张六子一个下台阶的机会,代表们恳切地对他说:“张将军,既然你已知错,我们请你从现在起,拿出实际行动来改错,如果有明显的抗战行动,说明你有改错的决心,我们对你的诺言将拭目以待。”
老百姓要他给个交代,要他积极抗战,而南京方面确实另外一种态度,最高当局要张六子负责华北的防务,却又要他避免与日军冲突,以免扩大战事。
但是结果呢,热河一战,东北军一败涂地,日军仅仅只用了12天的时间就攻下了热河全境,占领了省会承德。
尽管承德那时不大,也不太繁华,虽说自从清代皇帝在这里建立了行宫避暑山庄以后,来往的官员逐渐多了起来,知名度也水涨船高,但是经济水平实际上也就那样。
但毕竟是一省之中心,竟然被日军兵不血刃的就拿下来了,这确实是够让人难堪的!
最重要的是,当时的热河归张六子管辖,出了这事儿,追究责任的时候他是首当其冲!
当时《中央日报》将省主席汤玉麟不战而逃的丑行在报上披露后,举国哗然,纷纷指责国民政府无能,谴责张六子和汤玉麟的逃跑行为。
甚至于,中国出席“国际联盟”会议的代表颜惠庆、顾维钧觉得无脸见人,愤而向南京政府递交了辞职报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