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五章:华北危机(下)(3/4)
5月30日,梅津美治郎调集装甲车、小炮及机关枪队等在河北省政府主席办公楼前的路上展开武装游行,并请求关东军也应其请求而派飞机在北平和天津低飞示威,向于学忠施压。
之后,南京政府电令河北政府由天津迁往保定,并命令何应钦与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举行谈判。
6月4日,酒井隆和高桥坦再次到居仁堂会见何应钦,询问中方对日方要求的执行情况。
何应钦答复称已经罢免了蒋孝先等3人,解散宪兵队第三团特务处等7项。酒井隆当即又提出将于学忠免职,从天津撤走国民党河北省党部,调走北平的宪兵第3团,解散抗日团体及调走驻天津的第五十一军这5条要求。
但日军方面并不满意,酒井隆又提出四点要求:“①河北省内,一切党部完全取消;②第51军撤退,并将全部离开河北日期告知日方;③第2师、第25师他调;④排日行为之禁止。”
此次,酒井隆等人将日方要求的缮写件一份交给中国方面,限中国于6月12日中午前答复,并一再声称中央军调离河北是日军军部的决议,绝无让步可言。
对酒井隆的最后通牒,日军全力配合,关东军出动步兵1个大队及骑兵一部到山海关,dú • lì混成旅团和第1旅团主力到古北口,航空兵2个中队到锦州,天津驻屯军从天津、唐山各抽调1个中队向北平推进,驻旅顺港的日本海军也派出两艘驱逐舰驶向塘沽。
迫于日军的军事压力,南京政府不得不表态,在发布《申儆国民对友邦务敦睦谊令》中称:“凡我国国民,对于友邦,务敦睦谊,不得有排斥及挑拨恶感之言论行为,尤不得以此目的组织任何团体,以妨国交。……如有违背,定予严惩。”
同日下午,何应钦第4次约见酒井隆和高桥坦,根据国民党中央的训令以口头形式答应了日方的全部要求,停止了国民党部在平津区域的活动,中央军关麟征部第25师开始移驻洛阳,黄杰部第2师移驻豫皖。
在此前的6月6日,国民党政府已令于学忠率第51军经保定退避陕西,再以孙永勤入境问题令遵化县县令何孝怡辞职,宪兵第3团调走!
至此,日本人终于满意了!
而“何梅协定”的签订,对于中国的影响巨大,甚至于可以说是灾难性的!
这不仅仅是丧权辱国的行为,更重要是,这个协定使中国对河北地方政府官员的任免、惩戒、以及省会的所在地,竟听命于日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