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决战多伦(八)(2/4)
中国人有一个特性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具备的,那就是强烈的反抗精神!
这样说很多人心里是不以为然的,觉得这是在胡说,反抗而已,世界上哪个民族没有?
但是,除去我们中华民族,没有一个民族能将反抗写进史书里,刻在骨子里,甚至于还要延伸到未知的神话体系里。
比如关于大禹治水的神话,据说,这是发生在距今大约1万年前大灾难,持续了数十年乃至上百年,毁灭了诸多早期文明。
大禹治水的故事,大概没几个中国人不知道。就是在国外,知道这故事的人,也很不少。
而很多人不知道,在西方的神话传说中也有一个关于大洪水的故事,那就是《圣经》里诺亚方舟。
如果就传播的光度来看,在全球范围来讲,诺亚方舟恐怕比大禹治水传播得还要广泛。
经过多方比对,现在的很多研究表明,大禹治水也好,诺亚方舟也罢,讲的都是人们遭遇了灭顶级的大洪灾,而且他们很可能遇到的就是同一场灾难。
但是同样的遭遇,同样的不幸,中国的先民们和西方神话传说中的先人们采取的措施和态度是截然不同的。
大禹治水故事里,那场洪灾祸及“全天下”,是父子两代前仆后继,带领所有的百姓,用了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才最终完成了“治理”。
诺亚方舟故事里讲的洪灾,是那种“吞没世界”级别的,一架承蒙了“神”护佑的巨大方舟,载着所有“延续世界”所必须的物种和罪孽较轻的人类,逃离死亡之海,驶向安全的彼岸……
这两则故事看似最后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仔细分析,却能发现太多的问题,这也显示了中华民族骨子里所铭刻的反抗精神。
大禹治水的故事,如果提炼“关键词”,可以有这么几个——治、堵、败、疏、成。
诺亚方舟的故事,同样提炼“关键词”,则会是——逃、淘汰、选择、拯救。
在这个故事里,人也好,万物生灵也好,面临灭顶之灾的“主打动作”是“逃离”,也可以说“逃避”;乘着“神”所赐予的“拯救”——那座方舟——逃离!而且,
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做选择和淘汰,在弘扬“悲悯”的同时,某种程度,其实也反映着“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
面临灭顶之灾,我们的先民,没有选择逃避,而是要“治理”,也就是——抗争!
抗争,体现在几乎所有中国古老传说中。
这不是一家之言,甚至都不是我们民族的自说自话。据说,西方一些研究这些的学者,也发现了这个特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