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六章 城隍庙(4/4)
明代时,滕县百姓为纪念在当地为官清廉而即将去燕京赴任的赵邦清,为他修建了生祠,“黄童白叟,罗而拜之”。
而天启年间,权阉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擅自把持朝政,权倾天下,许多谄媚者抑或是畏惧其气焰者,为他立生祠。
天启七年五月,国子监生陆万龄上书,称魏忠贤可与孔子相提并论,因为“孔子作《春秋》,忠贤作《要典》。孔子诛少正卯,而忠贤诛东林”。天启七年四月,袁崇焕与兵部尚书阎鸣泰上奏,称颂魏忠贤的功德,并要求在宁远、前屯两地为魏忠贤修建生祠。
其后,魏忠贤生祠“几遍天下”,“每一祠之费,多者数十万,少者数万”,且“剥民财,侵公帑,伐树木无算”黄运泰造生祠迎塑像时,“五拜三稽首”,“率文武将吏列班阶下,拜稽首如初”。顾炎武曾感叹:“今代无官不建生祠,然有去任未几,而毁其像,易其主者。”
当时,可以说整个大明都在挂起一阵为魏忠贤兴建生祠之风。其中地方官吏为拍马屁互相攀比,魏忠贤的生祠建的一个比一个大,一个比一个奢华。
开封城这座城隍庙,原先就是魏忠贤的生祠改建而来。
大明全国各地为魏忠贤兴建生祠,耗费无数钱财。开封城也不甘示弱,当时开封府的知府也是在城西为魏忠贤大肆修建了生祠。
后来魏忠贤倒台,崇祯皇帝下令拆除全国各地为魏忠贤兴建的生祠,开封城的这座生祠也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