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贼人当诛(2/3)
尤其是这个人比较自负,自比诸葛卧龙。
如此有“才”之人,却得不到重用,这是怀才不遇啊!
就像是许久未经人事的汉子,那宁王只需招招手,“嫣然一笑”,顿时天雷勾地火,李士实直接致仕,投奔了宁王。
由此可以推断,此番刺杀君王一事,与李士实大有关系啊!
线索,主动送上门了!
而后,宁远笑了出来。
“陛下,臣以为,这些人刚正不阿,善于直谏,不应惩戒的!”
他一脸淡然道:“若惩戒,或恐坏了陛下的声明。”
这也是大明一大特色。
言官们,敢说。
非但敢说,还敢大说特说。
你皇帝、朝廷有问题,要说;没问题,那找问题也要说。
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大喷子!
可偏偏,历代君王又无可奈何。
我之所以说,是为了江山社稷着想,你皇帝要是动我,岂不是成昏君了?
但凡你这个皇帝有些度量,也不应该与我等计较啊?
于是乎,这股风气几乎延续至整个大明后半段,
其中最为典型的,有一个大清官,同时也是大喷子,海瑞,硬生生从一个芝麻大的小官,喷到了三品大员,乃至于一度扛着棺材板喷嘉靖皇帝,险些将嘉靖皇帝给气疯,最后,仍旧没有杀!
所以,一般情况下,这些言官,是不能动的,这也是宁远阻止弘治皇帝的原因。
与君王的名声不好。
一侧的三位阁老见状,也跟着表示认同。
“陛下,而今并无实据,大肆清查百官,恐引起非议啊!”刘健开口道。
“请陛下收回成命。”
“臣附议!”
眼见三位阁老都开口了,弘治皇帝也只得暗自叹息。
他之所以要彻查这些上奏的言官,也是因为刺杀君王一事,短时间内找不到证据。
而谣言是可怖的,当刺杀君王一事越传越厉害,只会使得朝纲更乱。
“既如此……便算了!”
弘治皇帝挥退三位阁老,大殿也安静下来,只留了宁远与萧敬。
他低声道:“驸马,而今可有找到贼人的办法了?”
宁远摇头:“暂且没有。”
弘治皇帝斜瞥:“那你还阻止朕?”
言外之意,你没有办法,而今最好的办法便会自那些上奏的百官入手,你小子还敢阻拦?
宁远笑了笑道:“陛下,臣以为,此事……或没有那般恐怖,大抵而言,不过是贼人虚张声势罢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