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存钱生崽(2/4)
而这些富商不拿银子出来,单纯靠朝廷百官的“救济”,怎会有效果呢?
谢迁顿了顿,眯着眼道:“繁昌侯,难道你不知道民间的借贷情况吗?”
宁远没有作声。
关于民间借贷的情况,他当然清楚。
大明律有规定,凡民间典当、拆借,月息不得超过三分。
无论借多久,到最后,利息不得超过本金!
月息三分,这已经是极为恐怖的利息了,相当于一个月的利息便占了本金的百分之三十。
拆借三个月下来,利息便快赶上本金了。
而这,还只是朝廷的规定,在民间,有着无数不法之人,一度偷偷将利息增加至五分,大肆敛财,极为恐怖。
在这种情况下,于工商业的发展,相当的不利。
所以,考虑诸多原因,他才会开设这银行。
然后便出现了吸储的难题!
有问题,自当克服!
宁远一本认真道:“三位师傅、陛下尽管号召百官存储银两,臣,自有办法解决此难题!”
弘治皇帝颔首:“既如此……朕便存一年……十万两!”
年利是一分,一年之后,十万两便可得到十一万两。
说来,这利息虽是不如民间的利率高,却也几位可观了。
因为银子放在内帑之中,便等若是死在哪里,又怎会多出一万两的利息呢?
随即,三位阁老纷纷表态,愿意将各家的余钱存入通商银行之中。
“驸马!”
弘治皇帝再度开口道:“那王守仁去南赣汀漳一带剿匪,已是许久了,可有成果啊?”
言语之间,竟是有些揶揄。
要知道,先前可是宁远力荐王守仁去平匪患的。
而那匪患,总数,足有几十万。
仅仅靠数万大军或者是自各地调遣的兵马,或有不足。
所以弘治皇帝才有些担忧:“不弱朝廷这边派出……五万兵马吧!”
通货膨胀的问题严重,可剿匪的问题,同样不可忽视啊。
过去这么久,仍旧没有动静,足以说明王守仁在南赣汀漳一带吃瘪了。
故,朝廷这边,理当派出大军剿匪。
宁远闻言,却是笑了笑道:“陛下,臣以为……王守仁能力出众,或可剿匪!”
嗯?
弘治皇帝便有些不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