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綦江煤矿(1/4)
“恭喜文辉!”
这也是吕阳自泸州之后再次见到柳文辉。那时候的柳文辉还是一个旅长,如今已经成为重庆市老大。
督军,这个位置是此时军阀最梦寐以求的职位。民国时候的督军,就相当于古时候的诸侯,掌管一地军政民政,手握生杀大权。
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民国的混乱。没有一个强力的中央政府能对全国执行切实有效的管理,所以只能分片再分片。
这时候的中国,大小督军无数。
重庆督军,就看这个位置足以说明他的重要性。
这可不是塘沽督军,崇明岛督军,不是张家屯李家台督军。重庆的地理位置极端重要。它是中国大西南的门户。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柳文辉自然志得意满,他装作谦虚的笑着道:“托福,托福!兄弟能坐上这个位置,全赖吕公子大力出手。别看兄弟我是一介武夫,但是哥哥心里头明白。”
袁世凯身边没有什么秘密能藏得住。他临终前任命了柳文辉和霍明升的两个督军位置,谁都知道是吕阳提出的要求。
柳文辉自然对吕阳感激涕零,更别说吕阳还给了他大笔的银钱。
没有这笔钱,他也坐不稳这个位置。
只是坐上这个位置之后,柳文辉才发现“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真是一句至理名言。
之前他是重庆的临时管理者,所以对本地的各项事务基本不管,仅仅是备战准备抵抗蔡锷的护国军。
现在形势完全不同了。
护国军没了。别说护国军没了,就是蔡锷都摇身一变,成为了柳文辉的上司。
如今四川的督军是蔡锷!
柳文辉身为重庆真正的最高管理者,自然要负担起重庆的一切事务。大量的日常开销下面都要向他要钱。
比如教育局。民国脱胎于满清,但是又肯定不同于满清。民国借鉴了很多洋人的体系,所以相应的也就有各地的教育局。
教育局下面有学校有老师,老师是育人子弟的,他们又不能变钱,但是他们还要吃饭,所以这笔开销必然要找重庆督军要。
柳文辉开始根本没想到这些,他觉得吕阳给的三十万足够忽悠住自己的手下了,哪成想真坐到这个位置,他才发现钱远远不够。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那是特意针对军阀来说的。他们打仗就是赚钱。
但是对于国库来说,大炮一响,银钱见底。打仗就是花钱,而钱的总数就这么多,用来打仗了,别的方面自然就不够了。
重庆的教育部门已经有两三个月没有拿到工钱了。
各种要钱的公函堆积在柳文辉的案头,他坐在宽大的办公桌之后,望着那一摞摞的文件,就和望着一颗颗炸弹似的。
父母官还真是不好当。
柳文辉在重庆属于外来户,他没有半点根基,所以一时半会从本地很难刮钱。之前那个讨贼捐,本地袍哥就没给他办好,到现在也没收上来几万。
仗打完了,再要这个钱就不好开口了。柳文辉想来想去,觉得只能再找吕阳商量办法。
他这次来,其实看飞机是次要的,主要是要钱。
俩人之间的关系在柳文辉看来已经足够——否则吕公子为什么帮自己运动这个官位呢?他开门见山的就把目前遇到的困难提了出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