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柳文辉(1/4)
柳文辉,是重庆目前最高的军事长官。他带着一个团的北洋军,接管了重庆的城防。
陈宧来四川上任,袁世凯给他派了三员大将。李炳之、伍祯祥、冯玉祥。
三人每人带着一个混成旅,规模庞大。
柳文辉是冯玉祥手下的一个旅长,但是他手下只有一个团的人马。这时候军队的编制是很混乱的,这种情况很常见。
这一个团的人马还不是柳文辉的嫡系。柳文辉是模范团出身,现在面临打仗,模范团的很多学员就被派遣到各支军队中。
这也正是袁世凯的御下之道,哪能从上到下都是一个人的人呢!
李炳之、伍祯祥、冯玉祥,就是对陈宧的制衡;而柳文辉这样的中层军官,又是对冯玉祥的制衡;制衡柳文辉的,就是他的手下——都不是他的老部下。
柳文辉来到重庆之后,第一要抓的事,或者唯一要抓的事,就是军饷!
当兵的为什么打仗?为了钱!没有钱,别说柳文辉指使不动他们,就是袁世凯都指挥不动他们。
这是北洋军起家的法宝,也是北洋军日后覆灭的原因。
当时北洋军发军饷的时候,为了避免层层克扣,袁世凯往往亲自发饷。
北洋军被问道:“谁给你们的衣?谁给你们的钱?”
士兵必须立正回答:“袁大帅给我的衣!袁大帅给我的钱!”
北洋军建军之初,并不是袁世凯脑袋一热就要拉起一支新军。北洋新军是朝廷发饷银组建的,但是袁世凯凭借多种手段——包括亲自发饷银,把北洋军和清朝隔离开来,变成了自己的私军。
这不得不说是袁世凯高明的地方。
但是这种手段,有利必然有弊。北洋军自此养成了没钱不打仗的传统。
饷银不按时发,罢训!打仗时候没有开拔费,伤残费,抚养费等等开拔银子,不出征。
柳文辉身为中级军官,而且他这一年多一直在北京的模范团受训,对天下的局势很清楚。
在他看来,现在正是中国最要命的时候。
袁大帅变成了洪宪皇帝,天下也纷纷造反。
这次造反可和之前历史上的农民造反不一样。
这一次带头的是蔡锷。蔡锷也是正牌军人出身,云南就是他打下来的。
他带的兵和北洋军一样,都不是清朝的虾兵蟹将,人家带的是云南新军,用的不是大刀长矛,也是火炮火枪。
最终是袁世凯赢,还是蔡锷赢,柳文辉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但是不管怎么样,钱必须先想办法解决了。所以他一到重庆,马上征了一笔新的捐。讨贼捐——蔡锷相对于洪宪皇帝当然就是贼。
他还算是有点良心,没有按人头收钱,而是按家庭交钱。一户两块大洋,不管人多人少。
重庆这时候人口很多,即使按户收钱,也能收上来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大洋。
有了这笔钱,柳文辉就能真正的控制住这一个团的人马。到时候是战还是跑,起码这些人能听自己的。
只是他主意打的好,执行起来却很困难。
百姓哪有那么多钱交呢?
这都好久了,拢共才收上来两万多大洋,差太远了。
看来重庆袍哥的水准也就那样。都是吹的。
正在柳文辉准备催促下去,要他们抓紧收钱的时候,突然副官来汇报,有吕公子来访。
吕公子?柳文辉唯一认识的吕公子就是吕阳。难道是他?
他来重庆干什么?
在模范团的时候,柳文辉和霍明升关系比较好。因为他们出身差不多,都读书识字,年龄也相仿,所以很快成了朋友。
之后霍明升当了局长,成了袁世凯父子手下的红人,柳文辉自然对霍明升更加巴结,俩人关系一直没断,相反还很不错。
也因此,柳文辉通过霍明升和吕阳有过一次见面的机会。
“快请!”柳文辉连忙吩咐下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