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崂山道士(2/2)
王七正是崂山道士的徒弟。他派王七去办事,本来是没有半点担心的。
以王七的能力,办这么点小事,比喝凉水还容易。
崂山道士根本想都没去想这件事。可是今天麦神父过来,竟然说林慧还没什么事。
这让崂山道士顿时警觉起来。
以王七的能力,竟然拿不下一个小小的凡人。发生了什么事?王七人呢?
崂山道士的法力比起吕阳深厚的多。
他的圆光术也比吕阳更进了一层。
如果王七还在北京城,崂山道士第一时间就能发现,都不需要去刻意寻找。
圆光术的视角是是从天上看地下。往日崂山道士要找人,比如他现在想找麦神父,那么麦神父的头上马上会多出一缕光线。这样崂山道士一眼就能在人海中发现自己的目标。
现在他要寻找自己的徒弟王七,可是整个人群全一片乌黑,没有半点光线出现。
这么说,如果不是王七离开了北京城,那么就是他已经死了。只有死人自己才找不到。
离开北京城不可能。王七没有得到自己的命令,出城干嘛?
那就只剩下一个可能。王七,自己的徒弟,死了!
谁杀了王七?谁杀了自己的徒弟?谁竟敢杀自己的徒弟!
崂山道士长长的白眉毛不由的一挑。
“看来这世界,又有点意思了。”
林慧完全不知道自己被一个老妖怪一样的人物惦记上了。她送走了蔡锷之后,连夜开始写稿。
蔡锷和小凤仙的故事本身就很精彩。
一个是高高在上的大将军,鲜衣怒马,驰骋天下,一个是八大胡同的jì • nǚ,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堪称盖世女侠。
当然,写到小凤仙时候,林慧脸上也红了一会。
用《爱莲说》中形容纯洁的莲花的词来形容一个jì • nǚ,换了谁都会脸红。
小凤仙又不是还没卖身,她都已经名动八大胡同了。
这样的人要说出淤泥而不染,的确有点胡说八道。
但是管它呢,只要读者爱看就行。
林慧继续的写着俩人的故事。
一个男人,一个女人,这不够!虽然他俩身份悬殊,这样的爱情本身就够吸引人了,但是作为著名撰稿人,林慧知道这远远不够。
必须加点料。
孙金贵,就是那点调味料。
当然林慧不知道蔡锷口中的土财主是谁,她也不知道那个人还和自己有过一面之缘。在马兰峪时候,孙金贵作为霍明升的仆人和林慧见过面。
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这么一个搞笑且滑稽的土财主就可以。
谁让你不知道天高地厚,以为自己有几个臭钱就去和蔡将军抢女人!
太不知自己吃几两干饭了!
于是孙金贵就作为三角感情中的那个丑角光荣出场。
以林慧的文笔,写这么一篇文章非常容易。
她很快就写完了最后一个字。
翻来覆去看过两遍之后,林慧对题目有点不满意。
“将军和侠女的恋情”!
这太直白,也太俗了。
不好,不好。
林慧提笔删去了标题,然后想了一下,写下了新的标题:知音。
对,就用这俩字。
将军和侠女的爱情,不是皮肉只爱。那是精神层次的爱!是心灵上的共鸣!唯有“知音”两字,才能升华这种爱情。
有了点睛的两个字做标题,林慧思如泉涌。
在文章最后,林慧又写下了一首新体诗。
“山青青
水碧碧
高山流水韵依依
一声声如泣如诉
如悲啼
叹的是
人生难得一知己
千古知音最难觅
山青青
水碧碧
高山流水韵依依
一声声如颂如歌
如赞礼
赞的是
将军拔剑南天起
我愿做长风绕战旗。”
林慧要蔡锷做什么?不是做她故事的主角,是要蔡锷旗帜鲜明的反对袁世凯称帝。
蔡锷以为自己能利用林慧,哪成想林慧绝不是被人摆布的傻女人。她不是小凤仙!
林慧有意无意的一句话“将军拔剑南天起”,看似说的是蔡锷在云南反清,但是你要是细细品味,却也可以理解为蔡锷要继续在云南起兵反袁。
总之林慧的一支笔有着无尽的灵性。
袁世凯,你好好去品品吧!
这段北京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