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霍明升和袁克定(2/2)
霍明升和杨喜俩人,就这样坐在了袁克定的对面。
洋人格局的咖啡馆,别说杨喜没见过,就是霍明升也没进来过。
上海到是有许多咖啡馆,可是霍明升一杯咖啡也没进去喝过。今天来到北京,反倒是袁克定让他开了眼界。
霍明升坐在条绒布的沙发上,略微有点局促。
眼前可不是别人,那是袁世凯的长子,未来的太子爷,换了谁第一次和太子见面能不紧张呢。
这时候反倒是杨喜最先放松了下来。
或许因为她的心里只有一个人最重要。那就是自己的男人霍明升。至于别人,不管你是太子爷还是皇帝,都不如我男人重要。
杨喜偷偷伸出小手,在桌子下握住了霍明升的大手。
霍明升感觉到一阵温暖传来,心神顿时镇定了不少。
他感激的望了一眼杨喜,然后灵台转清,开始仔细的打量眼前的一切。
霍明升对面只坐着一个人,正是未来太子爷袁克定。这样重要的事,他当然不能带别人来。
袁克定也在认真的观察着霍明升。
“拿铁,还是卡布奇诺?”
袁克定先开口了。
拿铁?卡布奇诺?这特么都是什么玩意,霍明升听的一头雾水。
他一时都不知道说什么好。
这时候杨喜连忙说道:“都听袁公子的。”
“那好,那你们就来一杯拿铁吧,奶味多一些可能适合你们。”
袁克定吩咐下去,一会服务生送上三杯咖啡,还有各色精致西点。
他拿起杯子,先喝了一口。霍明升两口子有样学样的也端起杯子喝了一口。
“霍明升,镇嵩军排长,我说的没错吧。”袁克定再次开口。
霍明升身形一震,转眼又平静了下来。
看来袁克定不是蠢人,他事前调查过自己背景了。
好,这也是好事。既然知道我是镇嵩军的排长,那么之前自己做的那些事,想必他都清楚了。
“小小一个排长,让袁公子见笑了。”
“哈哈,有志不在年高。如今的中国,可谓沉珂多年,病入膏肓,正需要霍排长这样的青年才俊出来帮我爹治理天下。不知道霍排长今年多大年纪?”
“二十三岁。”
“正是青春好年华呀!看到霍排长,我都觉得自己老了。再不干点事情,真是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
袁克定很会说话,他把握着话题,渐渐的让霍明升心情放松了下来。
霍明升既然准备走袁克定的路子,自然不能隐瞒自己的过去。于是他详细的把自己的过去都讲给了袁克定听。
当然,慈禧墓这一块他可不敢说。他把玉玺的发现直接按在了吕阳出现的那个古墓。
于是这一切都顺理成章了。自己正是因为发现了玉玺,所以被各方追杀。
这个情况和真相其实相差很多,但是在外人看来,尤其是在袁克定看来,却又和他调查的结果完全合拍。
袁克定作为袁世凯的长子,自然深得袁世凯的看重。他从小就受到全面的教育,精心的培养。
他可不是一个花花公子。
袁克定是袁世凯的得力助手。甚至袁世凯都让袁克定组建了一支新军。不属于北洋军体系,而是完全属于袁克定私人,也就是属于袁氏父子的。
他是有着强大的行政能力,所以很快就调查清楚了霍明升的底细。霍明升的背景没什么好说的,他不过是镇嵩军的一个小排长。
镇嵩军如今在全中国都属于排不上号的军队,其中一个小排长,更是扔大街上就找不到的人物。
可是恰恰这个排长,最近在豫西弄出了好大一摊事情。
郑县的火并事件,虽然当地驻军头目成慎旅长极力遮掩,可是死了那么多人,发生那么大事,一点不露消息是不可能的。
最终袁克定明白了真相。这个真相恰好就是霍明升编造的真相,两者完全吻合,这也是袁克定要亲自接见霍明升的原因。
现在经过霍明升亲口诉说,袁克定心头大喜。
看来这年轻人真的是找到了消失千年的传国玉玺!这简直是天助我也!
如今袁世凯一心想要称帝,他身边的文臣武将大部分都拥护这件事,可是如今不是之前了。
如今是民国时期。刚刚退出历史舞台的满清,给中国带来了几百年的灾祸,把中国带到了世界最低点。
这时候百姓中已经觉醒的一部分人根本不喜欢皇帝。
我们都民国了,我们共和了。我们不再要一个皇帝。
现在报刊业发达,光是北京城就有近百家报馆。
他们是舆论的主流。报纸上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文章一篇盖过一篇,可谓民意汹汹。
再加上还有以孙中山的同盟会为首的各种会党反对,袁世凯称帝这件事进行的极为艰难。
袁克定每天都为这事愁得睡不着觉。
能用的办法,不用他想,早有杨度那样的大才为袁世凯办了。他作为太子,如果没有半点拿得出手的,别说袁世凯称帝困难,就是他爹当了皇帝,自己这个太子也显得太废物了。
没法服人呀!
好在天降霍明升!
玉玺就在此人手里。
袁克定的一颗心早就跳的和小鼓一样了。他太激动,太渴望了。
快把玉玺拿出来!这句话几乎袁克定控制不住的要喊了出来。
可是不能,他不能如此没有城府。
而且看霍明升的样子,似乎也没准备马上把玉玺给自己。
袁克定知道霍明升心里想的是什么。
“霍排长,以你的才干,做一个镇嵩军的小小排长,的确是太屈才了。我现在正为爹爹广纳天下英杰,明升可愿意帮我办事?”
“袁公子过誉了。”霍明升精神一震。他知道最关键的一刻到来了。
“明升既然从过军,那不如还在军中干。我看好你。我这里有个模范团,我想请明升先到我的模范团来。至于日后,以明升的才干,成就自然不可限量。”
模范团啊!
霍明升激动的差点跳起来。
这个模范团可着实不简单。
在民国建立后,袁世凯发现他的北洋军已经暮气沉沉,而且派系林立,自己掌控起来也已不再得心应手。从之前“北京兵变”中,袁世凯已经感觉到,原来他手下的那些将领们,都已经大都各有山头,指挥不易。
于是,袁世凯在掌握政权之后便着手重建自己的军队,而这时保定陆军学校的校长蒋方震(字百里)提出编练“模范团”以重整军威,袁世凯便采纳了这个意见。所谓“模范团”,就是从各师中抽调各级军官分别充当军官和士兵,建制为团,训练半年后派到各师充当军官,以改造优化军队中的军官结构。
最开始的时候,袁世凯打算让云南来京的蔡锷(日本士官学校的高才生,辛亥革命时任云南都督)担任“模范团”团长,但这一提议因遭到北洋系将领的反对而作罢。
袁克定在听说此事后,便也想学习袁世凯当年小站练兵的经历,于是他就向老头子提出由他来担任“模范团”团长。袁世凯开始觉得不妥,袁克定便说自己在德国的时候,发现德国皇族在国内只能担任军职,不得干涉内政,这是一个值得效仿的好办法。
于是袁克定就成了模范团的团长。这支模范团也就变相的成了袁家的私兵。
霍明升早就清楚这些。他原来最高的希望,不过是在袁克定手下暂时得到庇护。否则外有洋人,内有刘司令,都要抓他问审,霍明升实在是抵挡不住。
现在没想到袁克定开口就许了他一个模范团的位置。这位置可不了得。以霍明升的理解,这个模范团就是皇帝的御林军,专门保卫皇上的。
能加入模范团,别说刘司令了,就是洋人也不敢轻易招惹自己。再说自己把玉玺给了袁克定,你们找我也没用。
这好事还有的犹豫吗?
霍明升立刻打开包裹,双手捧着那枚新鲜出炉的玉玺,恭恭敬敬的摆放在袁克定面前。
“明升愿为公子效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