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月夜下的林慧(2/2)
“霍少爷也是陕西人吗?”
“他祖籍江苏。”
“噢。那吕先生随霍少爷来这里,是为了……”
林慧想知道霍明升为什么来这里。
霍明升年轻帅气,可以说是一表人才。林慧真不希望这样的人是盗墓贼。可是如果他不是盗墓贼,一个自称留过洋的富家公子,怎么会跑到北京城外几百里,来看死人的坟地。
要知道如今的社会,言必谈希腊。外国的一切都是好的,中国的一切都是坏的。
其中最坏的就是皇帝。
林慧不认为一个真正留过洋的留学生会喜欢看皇帝坟地。
霍少爷一定是另有企图。
“少爷的想法,我不清楚。”吕阳直接拒绝回答这个问题。反正现在他不是头,只是个账房先生。主家的事,他当然可以说不知道。
林慧有点失望。
“吕先生,那你呢?你来到这地方,感觉怎么样?”
“我?”吕阳对这里没什么特别的感觉。
在自己的那个时代,吕阳已经有半仙之能。
他不但亲自跃马扬鞭上过战场,更是用圆光术看遍了大半个中国。
这里属于燕地,那时候他也看过两三眼。当时他不觉得这里有多重要,哪成想千年之后,这里竟成为了京城所在。
吕阳身处的时代,是中国鼎盛的时期,那时候距离秦始皇都不远,汉武帝可以说才离世没几年,朝野上下,一派兴兴向荣。
大汉雄风,威震东亚——这个词是吕阳按照如今世界划分来说的。
对于清朝,吕阳完全是鄙夷的态度。
他对于清朝皇帝的陵墓自然没有半点的畏惧。对他来说,这里不过是他必须要探一探的藏宝地而已。
相反林慧因为就是本时空的土著。此刻皇朝刚去不远,她还对这里保有足够的敬畏。
“吕先生,你怎么?”
吕阳对于这里真没特殊感觉。甚至他都感受不到寒冷。看来老天爷还没有收走他全部的神通,起码他不怕冷。
林慧这样问,吕阳只能敷衍一下:“秋风萧萧愁shā • rén。”
吕阳这句话让林慧对他的感觉顿时一变。
之前林慧觉得吕阳虽然气质出众,可是他身份不过是账房先生。林慧和吕阳说话,只是想要搭上霍明升,好向人家借寒衣。
可是吕阳这句话一说完,林慧不由得对他刮目相看。
这句话是《汉乐府》里面的一句。
如今的中国,有多少人还学习传统学问呢?
科举都没了,皇帝都倒了。年轻人完全抛弃了中国的传统文学,纷纷转向西洋和东洋。
如果不是林慧自幼学习这些,她也不知道这句话。
没想到在偏远的山村里能遇到一位这样的年轻人。
林慧试探的说道:“胡地多飚风,树木何修修!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这正是吕阳没说完的几句话。
林慧这话让吕阳对她也起了一些好感。
吕阳来到京城之后,几乎每天泡在书店。当然,他只看不买。谁让他有一身过目不忘的本领呢。
京城比起杨树沟,自然完全不是一个层次。
杨老爷的藏书再多,也不如京城书店多。而且京城还能看到各色报纸,报纸上登的都是时下新闻。
这让吕阳更加完整的掌握了两千年来的历史,以及当今的局势。
只是他毕竟是汉朝人,所以对于汉以及汉朝之前的东西最熟悉,所以他一开口用的就是《汉乐府》里面的句子。
没想到林慧也懂得。
闻弦歌而知雅意。
吕阳在小饭馆听过成思和林慧的对话,知道林慧担心什么。
看来林小姐这句话意有所指啊。
“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这不是说她男友衣服太薄不抗冻,她自己脸皮又薄不好意思说。
难道她想借衣服?
“林小姐,你我虽然萍水相逢,可是都在异乡,若是有什么话不妨直说。”
林慧看到吕阳完全猜到了自己的心思,立刻灿然一笑。
她委婉的表达了想替男友借一件寒衣的意思。
其实林慧完全错估了形势。
霍明升这个少爷目前只是个空架子。他们自己的吃穿用度都不富裕。
寒衣也是一人一件,没有多余的。
若是霍明升把自己的衣服借给成思,那他就要挨冻了。
不过他们三人中有个吕阳。这人是人类中的异类。他一点不怕冷。
吕阳立刻回屋取来自己的寒衣交到林慧手里:“这件衣服请林小姐先拿去用。”
林慧没想到这件事如此顺利就办成了。
她手里捧着厚厚的棉衣,心里非常感激。
自己和人家完全是陌生人,这样贸然开口,她本计划着吃瘪的,哪成想这位吕先生如此大方。
有了这件棉衣,他们就不用回京城了。
林慧连连道谢。
“不用客气,林小姐。”
林慧再三致谢之后,才回了自己的屋子。
吕阳也回了屋。
霍明升看到吕阳回来,连忙抱怨道:“道长,你疯了吗。你怎么把自己的棉衣给了那女人。天越来越冷,到时候你穿什么?”
“明升,我是修道之人,算是略窥门径,不怕冷。”
“那也没必要借衣服给别人呀。你图什么?你看林小姐漂亮?可是你别忘了,她是有男人的。”
“哈哈。”吕阳开心一笑,说道:“我自然有所图,却不是你想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