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出远门(1)(2/3)
赵普闻言,也就不好再深问,把自己画得图纸拿给他看,“这样的枪造的出来吗?”
“这种很简单,”汤铁匠同样把赵普所画得图纸看着了两把很简单的短枪。
赵普有些惭愧,心想自己可能真的在美术方面没有什么天赋,他手指其中一杆枪的枪头,“这里不是枪尖,是一些纹路,纹路明白吗?”
其实赵普所说得纹路,其实就是螺丝的原理。
这原理说起来简单,但在古时固定物品一般都是铆接或者榫接。
铆接使用铆钉连接,比如剪刀这种就属于活动铆接。固定铆接的物品像角尺和桥梁建筑。
至于榫接就更加的广泛了,是传统建筑常用的技巧。在古老的建筑或寺庙中常可发现,它是两块材料一个做出榫头,一个做出榫眼,两个穿到一起,靠材料的摩擦力将两块材料固定在一起。
比如木凳。
但这两杆短枪赵普要求的是要灵活的连接,铆接和榫接显然都不合适。
他的设计是一处短枪的枪头犹如螺丝钉,一处短枪的尾部犹如螺丝帽。如此在平时负在背上好携带,需要战斗的时候,则可迅速连接。
但是显然汤铁匠是听不懂的。
赵普跟他讲解了半天,犹如对牛弹琴,他最后只好折腾半天,用木头削了一个简易的螺丝钉。
汤铁匠看后似有所悟,明白了那个短枪枪尖的原理。
赵普又指向另一杆的尾部,“这里要和枪尖出严丝合缝,这样他们可以连接在一起,也可以拧开。这个打造起来困难吗?”
汤铁匠想了一会,“可能要费上几天工夫先做个模子。”
赵普不由长舒口气,总算费的时间不长。
不过他猜想汤铁匠应该是将铁水浇灌到模子里面铸造出来,这杆枪如果是生铁的话,质地软,易弯,一般的钢又太脆,易折。
刚制的刀剑还好,可如果枪杆易折的话,还不如用韧性强,质地硬的木头。
后汉是有淬钢的技术的,那些“斩金断玉,削铁如泥”的利器无一不是百炼之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