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向南(2/3)
“对了,你听过‘阿拉丁神灯’吗?”
“这个问题太瞧不起人了,连小学生都听过这个故事好不好。”
这段对话已经超越了十世纪宋朝所在的时空。
“那个故事的舞台在哪里?”
“那是属于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之一,当然是阿拉伯了。”
“不对,是中国。”
“真的吗?”
“这表示你没有仔细阅读原作,故事一开场就开宗明义写道:‘很久以前,一个中国的城镇里住着一个名叫阿拉丁的少年。’”
“是,是这样吗?我一点概念也没有。”
白龙王嘀咕着,但还不至于完全被长兄的博学压倒。
“可是,这样不是太奇怪了吗?为什么要特地把舞台设定在中国?”
“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出现之际,正是中国的宋朝时代,足以显示当时中国与阿拉伯世界交流频繁,甚至有人推测阿拉丁所居住的城市可能就是泉州,因为居住在泉州的阿拉伯人至少有好几万以上。”
泉州之所以拥有国际都市的地位,乃是根据记载得知,当地虽然有多国人种杂居一处,却从未发生因种族或宗教差异所引发的纷乱,所有居民同享繁荣,和平共存。
“这样当然是再好也不过,然而有了摩驼这个怪物的存在,怎么可能还会出现和平共存的景象呢?难道大哥坚持认为梭腾就在泉州?”
“不,应该在开封才对。”
“为什么不是泉州?”
“泉州距离权力中枢太远。”
青龙王如是说明。
“倘若摩驼企图操控皇帝为乱世间,梭腾势必随之相呼应,想来它的目标就是开封京城里位高权重的皇族或重臣。”
“会是谁啊?”
“例如宰相赵普。”
“哦,赵普吗?”
“哟,没想到你很清楚嘛。”
“没…没有啦,只知道名字而已。”
赵普,字则平,与皇帝赵匡义同姓但无血缘关系,和曹彬并称宋朝开国二大功臣,被列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宰相之一。今年五十八岁的他与赵匡胤以及赵匡义两兄弟已有三十年以上的交情。
宋建国之初,亟需制定各种制度与法律,以及改革官僚组织,其中有大半的工作是经由赵普之手完成。他年纪轻轻即担任官职,卓越出众的实务才能备受肯定,因此称为宋朝第一任宰相。
现在的赵普担任太子太保一职,也就是皇太子的指导老师。地位相当崇高,但由于宋朝皇室尚未策立皇太子,顶多只能算是挂名的职称。先皇重臣受到新任皇帝冷落,被迫调任有名无实的虚职,这样的例子屡见不爽。
“这么说,我们接下来就是要到开封对不对,大哥。”
“没有必要久留涿州吧,而且你能够坐视摩驼逃之夭夭而不闻不问吗?”
“当然不能。”
身负重伤的摩驼逃走之后势必变得更趋凶暴,倘若撒手不管、任其在人界肆虐无道,实为不负责任的做法。
“我一定要除掉摩驼,不过话又说回来,大哥,你这次干涉人界历史不会有事吧?”
“怎么说?”
“你在高梁河阻挠耶律休哥,救了赵匡义啊。”
“如果我不出面阻止,整个历史反而会脱序扭曲。赵匡义侥幸得救之后逃回国都开封,日后将专心治理国事,创造出堪称全世界最为富强的先进大国。”
“是这样吗?”
白龙王避免深入追究。他才不要随便开口发问,否则大哥追加临时口试他就欲哭无泪了。
“赵普目前怀才不遇,不过根据历史,再过二年他就能东山再起,乃至于助赵匡义一臂之力,开创宋朝的繁荣气象,问题在于让他得以东山再起的关键……”
地面的宋军士兵以敏捷的动作勤快地整顿惨剧留下的痕迹,毒血的臭气也稍稍转淡了一些。
3
“从唐朝衰败到宋朝统一天下,其间历经了百年之久的乱世,之后将可维持同样长久的和平,如此一来便能取得制乱兴亡的均衡,完全遵照玉帝的旨意。”
听完长兄的话,白龙王的双眸闪过一道机灵的目光。他的长兄平时动辄教训他要“多多用功”,其实他生性资质聪颖,而且反应敏锐。他望着青龙王提出询问,以确认内心的想法。
“照这样看来,皇帝赵匡义也好,宰相赵普也罢,都是玉帝为了保障人界今后百年和平的工具吗?”
“可以这么说吧。”
望着胞弟,青龙王露出带有些许赞赏的表情,但他并没有说出口。
白龙王闻言内心相当不是滋味,天界一方面严禁干涉人界历史,另一方面却视一己之便利用人类作为工具,为的就是要掌控人界。
“赵匡义之后陷害自己的胞弟,逼死自己的侄儿,只不过是为了百年和平所做的微不足道的牺牲吗?”
白龙王的语调一反往常夹带着毒气,青龙王的回答简明扼要。
“是弥足珍贵的牺牲。”
“这是比较中听的说法,不管怎么样,牺牲的是赵匡义的弟弟跟侄儿,而赵匡义自己不但好端端活着,还稳坐大宋帝位,最后成为为国家带来和平繁荣的名君流传千古,赵匡义这个人说穿了就是个不安好心眼的家伙!”
“他应该有他的理由吧。”
表面上对胞弟晓以大义,青龙王的声音里却透露着一种自我说服的语气。
“什么理由?他是认为为了一手掌控大权可以不择手段吗?”
“他坚信,能够统一天下,拯救苍生脱离战火,为世间带来和平与繁荣的除了他以外不作第二人想。”
“那是他的自大心理在作祟。”
白龙王的语气里听不出一丝善意。
“统一天下有九分九毫是出自赵匡胤的努力,只因为赵匡胤在统一天下之前猝死,赵匡义那家伙只是顺手将熟透的果实摘下来罢了,就连他大哥的猝死……”
白龙王刹时噤声不语。赵匡义杀害兄长赵匡胤夺取帝位的联想终究只能算是一个疑惑而已,灰色再怎么浓烈,没有物证就无法转变成纯正的黑色。
“天界的规矩还真公平,要我是先帝赵匡胤的话,必定感激涕零到了极点,心想:为了和平与繁荣,欢迎牺牲我的小孩。”
“别再说了,叔卿。”
青龙王这句话让白龙王打住了嘴,兄长并非态度强硬,而是语气里掺杂了叹息。
凑巧在此时传来人声,正好化解了显得有些尴尬的场面,原来是枢密使曹彬命令他的儿子曹圯从城墙下方向两位龙王报告。曹圯以澄澈嘹亮的声音传达曹彬的话。
“城墙顶上二位恩人,今晚承蒙二位相助因而得以消弭一场国难,着实不胜感激之至,所幸圣上龙体亦安然无恙,完全是托二位之福。”
地上可以见到恭敬地鞠躬行礼的人影。
“不愧为一代名将,毫无骄纵之气。”
青龙王表示钦佩。三百年后北方蒙古草原霸主忽必烈可汗崛起而灭了宋朝,当时忽必烈可汗曾经向麾下诸位将军如此教诲:
“各位应向曹彬看齐,他拥有统一天下的彪炳功勋却不滥杀无辜,一代良将唯曹彬莫属。”
能够令三百年后的外族帝王赞叹不已,曹彬确为智仁义勇兼具的名将。反过来解释,可见一般军队在平民百姓眼中有如洪水猛兽一般残暴可怕。
“因此想请二位收下银锭以作酬谢,谨呈五百银两聊表寸心,今后如遇地方官吏无故刁扰,请随时报上枢密使曹彬之名。”
说完,曹彬便命令儿子曹圯将银两搬过来。
“哦,银两吗?”
青龙王低喃道。
中国武林侠士为人达成任务收受报酬或谢礼是理所当然的,如果对方有余力愿意多付额外的报酬,基于礼貌仍然可以收下。此外,如果自己身上有钱却不帮助穷困的人们,想当然会被视为“铁公鸡”。
“那么恭敬不如从命,感谢大人用心。”
五百两银子为数不少,但没必要尽数花光,待返回天界之时就将剩余的钱财全部分送给贫苦人家即可,这是不将金钱视为最高价值的人才会拥有的开明心境。
曹圯带着一本正经的表情来到阶梯一半高的地点,将裹着油纸的银两搁下。等曹圯走下阶梯,白龙王便走下去拿起银两,沉甸甸的质感也代表着今后生活的安定感。
“对了五仙,你们今后要做何打算?”
听到青龙王询问,五只动物面有难色地抬眼望着两位龙王。
“我们兄弟两人即将启程前往开封,一直待到中秋十五,准备趁这段期间铲除摩驼,可能的话再加上梭腾。多谢你们对叔卿的照顾,你们的任务已经结束了,可以回去各自过你们的生活了。”
五仙分别露出五种动物略显悲伤的表情。鼠精还摇着尾巴,爬上青龙王的鞋子,如同哀求一般不停鸣叫。
“大哥,我想它们多少还可以帮点忙。”
“嗯,其实我也不是非要五仙离开不可,如果五仙不介意的话,可不可以再多陪我们几天?“五仙闻言大喜,不约而同摇着尾巴,只有蛇精蠕动着全身。订定计划之后,两个人与五只动物便往城墙外面垂下厚实的皮绳,攀着皮绳直接来到城外。
※※※
日本人可能很难想象,近代以前的世界各国均视内陆水运为重要命脉,在河川与湖泊兴建运河,以船只运送人员或行李。这种方式比陆上交通来得安全,能一次运送为数庞大的人员或行李。与其开辟山路还不如修筑内陆水运反而更具效率。
涿州之所以成为宋军相当重要的后方基地,乃是由于这座城市正好位于著名大运河的终点。士兵与物资可以借由大运河源源不断提供补助。过了涿州就没有水路,于是必须在此准备上岸改走陆路,因此人员的换乘与行李的装卸一律在涿州进行。
青龙王与白龙王带着五仙搭乘一艘小船由大运河南下,鼠精藏在白龙王怀里,黄鼠狼精、蛇精跟刺猬精就躲在行李箱内,狐狸则由青龙王抱着,船资也自然大幅上涨。
小舟上另外还搭载了三十名旅客,摇摇摆摆地行经大运河面,今天正是搭船的好时机,否则到了翌日,一旦返回开封的军船出航,民间船只就无法通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