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5章 庸官(2/4)
既有的大运河,每隔三年五载,就需要疏浚一次,其恶果是:频繁使用民力,导致民怨沸腾。
站在李中易的立场之上,开封肯定不是合适的首都地点。开封的缺点异常之明显,一则水运不便,汴河到了冬天就会封冻禁航;二则地势一马平川,利于被进攻,而不利于防守。
迁都的想法及其各种方案,一直都摆在李中易的案头,只是他尚未下定决心罢了。
如果迁都去幽州,显然不是一个合理的安排,对于帝国掌握南边的局势,有着极大的地理上的劣势。
如果迁都去洛阳,黄河到了冬季的封冻期,依然无解。
当然了,南唐的旧西都,江宁府,连皇宫都是现成的,就差李中易住进去了。
只是,李中易遍观史书,所谓南船北马的逻辑,延伸出来之后,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北武南文。
自从秦朝以降,天下分久必合的状况之下,除了朱重八北伐成功统一全国之外,基本上都是北方统一南方。
当然了,国民政府名义上统一全国的时间异常短暂,并很快就输给了南下的解放大军。
所以,就李中易的内心而言,他并不乐意迁都于南方。尤其是金陵这个地方,仿佛被诅咒了一般,简直就是武运不彰的典型代表。
不过,李家军中,就含有实力极为强大的水师舰队。既然有了强大的水师舰队,实际上,移都于海边的良港,已经是大势所趋。
当然了,迁都于海边,缺陷就是政治经济中心,距离内陆地区过远,朝廷对于地方的控制力有所削弱。
这年月,凡事有利必有弊,端看怎么取舍利弊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